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
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
D.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朝建立之初,推行户贴制度。《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下图为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刊印了朱元璋的圣旨,还登记了汪寄佛一家的人口、田地、房屋等项内容。对两则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录为正史,记载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B.户帖为一手史料,可直接还原全部事实
C.两则史料均是口述史料,更具有历史真实性
D.两则史料可以互证明朝初年实行的户籍制度
3 . 关于焚书坑儒,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记载“焚诗书、坑术士”,认为秦始皇坑的是术士;孔安国在为《尚书》作序时记载“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认为秦始皇坑的是儒生。由此可见(       
A.只有一手史料才能弥合分歧B.历史记载需要考古发现印证
C.史料的运用要注意相互对照D.焚书坑儒真相根本无法认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但也有学者批评“书中俯拾即是的史实错误比瓦隆布罗萨秋天的落叶还要多”。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史料内容:

受访者:       
伊拉伊达·法伊韦索维奇。4岁时父母被送去古拉格劳改营。
访谈内容:
斯大林统治下的生活在精神上更为富足——我们过得更为安宁、愉快。我们相信,如果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但我们认为,正在建造的社会足以保证每个人的温饱,只有和平,没有战争。
受访者:
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
访谈内容:
1931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至1933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和1930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
(1)根据材料,说明两位受访者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形成原因。
(2)你如何看待《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的史料价值。
2024-05-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5 . 关于康有为密谋捕杀西太后,光绪帝是否知情的问题,有多种记载。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中称光绪皇帝完全不知情;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记载,9月20日袁世凯“请训”时,光绪帝曾赐以“朱笔密谕”。这表明
A.文献史料往往带有主观性B.阶级属性决定史料价值大小
C.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理解D.日记比二手史料更具真实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荷马史诗》描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其中穿插了希腊神话和传说故事。但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就是依据这部颇具神话色彩的史诗的描述发现特洛伊古城的。由此可见,《荷马史诗》(     
A.是很严谨的史学专著B.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C.是较可靠的一手资料D.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023-10-20更新 | 257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史料分类和史料价值是史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A.大禹治水一手史料不断丰富B.大禹治水传说和史料矛盾
C.史料真伪需要考古文物印证D.研究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2023-08-02更新 | 575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开罗埃及博物馆保存了一尊男性石像。该雕像出土于埃及卡纳克地区,其头部为希腊式样, 但站立姿势和衣服却是埃及式样。该雕像(     
A.是埃及文化领先世界的最佳证明
B.体现了古代战争对埃及文化的破坏
C.是研究东西文化交融的一手史料
D.是研究塞琉古王国文化的原始资料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81年,在总结大学士桂萼、提督都御史陶讲、江西巡抚刘光济以及海瑞等人的经验基础上,张居正一手制定并推行实施了“一条鞭法”。据《明史·食货志》记载,“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一条鞭法”实施后,史料记载,正德初年到万历五年,明朝国库存银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一条鞭法”从不同角度降低了征税成本,扩大了总量,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的矛盾。

——摘编自王颖《“一条鞭法”的税收研究》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以下简称《农业税条例》)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63日通过并施行的。1983年,根据《农业税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对农林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若干规定》,开征农林特产农业税,1994改为农业特产农业税(简称农业特产税)。《农业税条例》实施期间,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同时,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差距逐步扩大,“三农”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央决定,2004年,开始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同时在吉林、黑龙江两省进行了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其他省份进行了降低农业税税率试点。2005年,中央继续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全面取消牧业税,并明确2006年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

——摘编自刘积斌《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议案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明代实施“一条鞭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农业税的变化并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3-02-08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哥伦布《航海日记》写道: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史料
①为口述史料,有重要研究价值   ②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③可用于研究非洲大陆的殖民史   ④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