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虚,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唐宋茶叶生产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消费提供了新的产品。作为备受欢迎的饮品,茶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交往。唐宋茶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大大减少了自然经济的“地盘”,而且使得围绕着茶叶商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起来,进而逐渐克服了人与人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狭隘性。宋政府通过控制茶叶互市贸易、赏赐茶叶给少数民族首领、赏赐茶叶给军队官兵等方法增强军队力量,换取和平。由于少数民族嗜好茶茗,所以茶叶成为民族间交往的媒介之一,成为协调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材料三   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买卖昼夜不绝”。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

——摘编自周扬《“分餐”与“合餐”的衍变》、陈伟明《分餐传统为何在唐宋时期发生改变》、田芬《唐朝饮食文化中“合食制”流行成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茶叶经济发展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餐饮习俗变化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023-10-0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以下是统编版教科书关于“交子”的表述,据此可以判断(     
教科书关于“交子”的表述
七年级下册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初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很多铜钱被囤积销毁重铸器皿,所以铜钱流通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A.交子出现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B.交子出现是因为携带铜钱不方便
C.交子出现是因为铜钱流通量不足D.交子是北宋发行信用货币的尝试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唐朝边境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他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14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昭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该政权统治者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进行了哪些改革?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 ?
2022-03-2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密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整理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的对外交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历史,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等故地,距离首都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侯,恐怕很难镇守。李斯提出异议:周王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

材料二   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后来,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如何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观点。秦始皇在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上采用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朝初年,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汉武帝时,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6 . 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欧洲各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切断,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

材料二:15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根据人教版教材必修二整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据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新航路开辟时的航海家。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性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8401935年间,中国经济生活中流通的货币有银两、银元、铜元(清末制钱)和纸币。铸造货币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还有私人银炉;纸币发行权也极为分散,享有发行权的既有华资银行,又有外资银行,华资银行又分为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每一种货币都形式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伴随着贸易而输入的各国货币,也广泛流通于中国。

——摘编自贺水金《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总体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币制的特点。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2-08-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9 . 纵观中国历代的经济政策均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奏议》

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1888年)

材料四   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1903年)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马建波《〈钦定大清商律〉的立法研究》

材料五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设立实业部,颁布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废除清代的一些苛捐杂税,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较著名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贾谊倡导的经济政策。结合材料一和所知识,指出贾谊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司马光的观点。结合所知识,概述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
(3)晚清政府对洋商和华商施以了不同的经济待遇。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一、四,指出“商业”地位的历史性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推动20世纪初《钦定大清商律》出台的社会背景。
(5)根据材料五,概述民国初年兴办实业高潮出现的具体表现及出现该局面的政策因素。
2021-11-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结构比重图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分析此阶段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的新变化,并分析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