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使得庄园中的农民逐渐失去了土地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奴)缴纳迁徙税和购买劳役豁免权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这些状况(     
A.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单一化B.致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减弱了王权对社会的控制D.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古印度:“王田之内,大分为四:一充实国用,祭祀粢盛;二以封建辅佐、宰臣;三赏聪睿、硕学、高才;四树福田,给诸异道。宰牧、辅臣、庶官、僚佐,各有分地,自食封邑。”这表明古印度(     
A.自由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B.土地成为协调社会关系的纽带
C.土地名义上属诸侯王所有D.分封制导致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隆庆元年(1567年),月港的开放使闽南商人在合法贸易中独占先机。福建商船将丝绸和瓷器等物资运到菲律宾马尼拉。大量的银元跟随商船从马尼拉返程,输入闽南、粤东地区并在民间广泛流通。这说明月港的开放(     
A.建立了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B.使得西方殖民扩张进入中国东南沿海
C.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D.标志着“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正式开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5世纪,欧洲开始走向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商人们积累了大量财富,将较多资本投入到商业活动中。欧洲的商人们需要更多的贸易机会,以便获取更多的商品和财富。该材料可用来说明(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B.欧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C.欧洲海外市场不断扩大D.西欧市民工商阶层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5世纪,奥斯曼帝国在中亚的扩张使其控制了黑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这些城市与奥斯曼帝国的其他城市逐渐连成一线。奥斯曼帝国慢慢将自己固定到东西方贸易的链条上,首都伊斯坦布尔还成为东西方交流中心。由此可推知,奥斯曼帝国(     
A.逐渐消除了地方割据力量B.逐渐成为东西商路的枢纽
C.扩大了“丝绸之路”的范围D.疆域辽阔且社会经济繁荣
2024·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世纪末某一国政府“积极引进工业技术,推行文明开化,但在国家意识形态方面却难以割舍对封建等级主从关系的‘依恋’,对内将民众统摄在专制政府下,对外将这种意识形态表征到处理国家关系上,行侵略扩张之实”。该国最有可能是(       
A.法国B.日本C.美国D.中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初,上海电车初营运时,有人害怕“电车带电,乘客触电”,乘客不多。为此英国电车公司不仅花钱雇人在电车上终日乘坐,还向乘客发放礼品,车身上还大书“大众可坐,稳而且快”。后来人们感觉电车快捷、便利,逐渐接受。这说明(     
A.英商的宣传方式具有欺骗性B.现代化的交通方式艰难发展
C.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D.中国工业化影响了社会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对于西晋以来的“五胡内迁”,有学者指出:“五胡主动汉化,并非忘记祖先和自我矮化,而是拥有超越部落政治、建设超大规模政治体的雄心。”该学者认为,“五胡内迁”(     
A.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B.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C.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
D.引发了亚欧大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2023-11-13更新 | 537次组卷 | 12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国民政府某高官认为:江西环境最利于共产党发展……民国以来,江西遭受军阀的摧残,为各省之冠。北伐成功后,人民对于改善政治环境的要求很高,希望非常之大。不想当时国家统一徒俱虚名,军阀割据,内乱迭起,政府对于改善地方政治,有心无力。人民的希望破灭了,在艰苦中挣扎生活,似乎毫无出头之日。这反映出当时共产党(       
A.拥有开展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B.重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利用了国民大革命的积极影响D.能够适时调整革命策略
2023-11-12更新 | 475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据明万历《嘉兴府志》记载,当地四时土俗: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叫做“蚕关门”。直到采茧时,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叫做“蚕开门”。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有盂兰会、水陆道场、翻经会,乡人以为此类活动“利于蚕花”,趋之若鹜。据此可知当地(       
A.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D.风俗民情迷信色彩浓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