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美国环境史学家麦克尼尔说:“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是如何以剧烈的方式改变了世界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马铃薯的原产地在南美洲。1565年,西班牙远征军将马铃薯敬献给国王。1770年,法国农学家巴曼奇撰写了一篇有关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论文,受到法王路易十六的关注,在宫廷宴中烹调了二十多道以马铃薯为原料的佳肴,并致力于马铃薯的食用推广。

——摘自《土豆的悲喜剧》

材料二   据三峡地区地方志记载 “包谷(玉米)、洋芋(马铃薯)、红薯三种作物,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今则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奉节县志》)。“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 (玉米)亦不植者,则以红薯、洋芋代饭”(《宜都县志》)。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马铃薯自动削皮机,薯片变成销售量最大的零食。赫尔曼·莱(Herman Lay) 在美国南部叫卖此机器,“乐事(Lay’s)”几乎成为薯片的同义词。从1960年代开始,通过遍布世界的麦当劳连锁店,“薯片”已经与硅谷的“芯片”、好莱坞的“大片”一起,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标志,薯片俨然成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标签。

——摘自《丝路小史》

(1)依据材料一、二,请概括三峡地区引种马铃薯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马铃薯自动削皮机”的发明是建立在美国已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上,当时 得到了广泛开发和应用。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蒸汽技术B.电力技术
C.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D.生物技术
(3)结合材料,概括马铃薯的推广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世界历史。
(4)合材料,你如何看待麦克尼尔“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观点?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聪,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2024-04-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B)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请分别作答一一对应,如“秦始皇:措施XX”,写对一点,不对应的直接)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2024-03-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牺,为吠亩之勤”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A.筒车B.牛耕C.耧车D.机耕
2024-03-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记载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法律实行轻罪重罚
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2024-02-22更新 | 189次组卷 | 33卷引用: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C卷)

6 . 思想的流变。

思想因时而变,治国思想的演变也是时代发展的写照。

1.请将表格中的言论与其作者相匹配(每空填写一个字母)
言论作者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夏殷不易礼而亡。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A.老子   B.孔子   C.商鞅   D.董仲舒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治国思想。

请就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道和霸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见秦孝公时,先是讲述了上古理想的帝王统治之道和以仁义统治天下的王道,秦孝公不感兴趣。后又讲述了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霸道,秦孝公才“意欲用之矣”。

材料二   贾谊总结秦亡的教训)“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   (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宣帝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汉书·元帝纪》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何秦孝公为何对“霸道”理论尤为感兴趣。
3.请结合材料二、三,分别概括贾谊和汉宣帝对“王道”与“霸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汉宣帝提出的“霸王道杂之”的历史依据有哪些。
2023-12-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日,在德不在鼎。”楚子问鼎,意在(     
A.请教制鼎技术B.考察周朝疆域C.窥伺周朝政权D.彰显效忠之心
2023-11-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闵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书外戚传》中记载,(刘恒)“年八岁立为代王”,建都于晋阳。这反映了汉初地方管理制度为(     
A.刺史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2023-11-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国殇”南京大屠杀

近日,某高校教师宣称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质疑30万遇难人数, 引发众多关注。对此,某高中研究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搜寻到下列史料。

材料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普的口述证言(下图为唐光普的登记表与伤痕展示照片,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12月 18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被反绑带到上元门大窝子江滩。晚上八九点,日军开始屠杀时,枪一响,我就顺势倒地。

材料二   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书》 (资料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节录:

材料三   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 1937年12月27日书信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 :今天早上有个人身上带着五处刀伤来到大学,他说他们一群人被驱至古林寺,在那儿被 130 名日本士兵用作刺刀靶子。

材料四   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并家又一1937年12月22日日记摘录。   (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 :一路连打带骂地拉着 160余人出了外国人居住的街区,来到古林寺附近筑有地堡的要塞地带。将他们关进池塘边一间单独的房子里,然后5人一组地带出来用刺 刀刺死。

材料五   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资料出自朱成山《1998~1999年南京江东门 “万人坑”遗址的发掘和考证》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其中包括1998~1999 年间发掘出 208具遇难者遗骨的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经骨密度检测,该处遗骨埋葬时间距检验时间为60年。据史料记载和幸存者回忆,慈善机构曾于 1938年初在此掩埋。

材料六       (美)张纯如著,杨夏鸣译: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东方出版社2007 年): 《南京浩劫》为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Iris Chang,1968~2004) 著,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的历史事件。


(1)请设定一个标准,对上述六则材料进行分类。   
(2)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能否相互印证? 阐述理由。
(3)上述材料中,能直接回击“质疑30万遇难人数” 的是哪一则材料? 阐述理由。   
2024-03-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国殇”南京大屠杀。
近日,某高校教师宣称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质疑30万遇难人数,搜寻到下列史料。

材料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普的口述证言(如图为唐光普的登记表与伤痕展示照片,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

1218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被反绑带到上元门大窝子江滩。晚上八九点,日军开始屠杀时,我就顺势倒地。

材料二   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书》(资料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节录


材料三   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19371227日书信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

今天早上有个人身上带着五处刀伤来到大学,他说他们一群人被驱至古林寺,在那儿被130名日本士兵用作刺刀靶子。

材料四   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并家又一19371222日日记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

一路连打带骂地拉着160余人出了外国人居住的街区,来到古林寺附近筑有地堡的要塞地带。将他们关进池塘边一间单独的房子里,然后5人一组地带出来用刺刀刺死。

材料五   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资料出自朱成山《19981999年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的发掘和考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其中包括19981999年间发掘出208具遇难者遗骨的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经骨密度检测,该处遗骨埋葬时间距检验时间为60年。据史料记载和幸存者回忆,慈善机构曾于1938年初在此掩埋。

材料六   (美)张纯如著,杨夏鸣译:《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东方出版社207年)

《南京浩劫》为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IrisChang,19682004)著,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的历史事件。
问题
(1)请设定一个标准,对上述六则材料进行分类。
①按史料呈现形式/类型进行分类
文献史料:____实物史料:____口述史料:____
②按史料价值进行分类
原始史料:____非原始史料:____
③按所处立场分类
受害者(中方):____施暴者(日方):____旁观者(第三方):____
(2)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能否相互印证?阐述理由。
(3)上述材料中,能直接回击“质疑30万遇难人数”的是哪一则材料?阐述理由。
2023-09-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