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丝路见证者——泉州。

"一带一路”是中国近年来面向国际提出的合作倡议。泉州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材料一   1271年意大利商人雅各抵达了泉州后写下的《光明之城》一书史料节选

“带着满船的胡椒、芦荟木、檀香木、樟脑、精选的香水、珍贵的玉石珠宝、海枣、衣料等货物上岸,……街上有众多的游灯和火把,到了晚上这个城市被映照得特别灿烂;泉州港甚至比辛迦兰(广州)还大,它所在的江水又广又宽,滔滔奔流入海,整个江面上充满了一艘艘令人惊奇的货船,有的来自阿拉伯,有的来自大印度,有的来自锡兰,有的来自小爪哇,还有的来自北方很远的地方,如北方的靴靶(或指俄罗斯),以及来自我们国家的和来自法兰克其他王国的船”

材料二   (南宋)祝穆在《方舆胜览》中有关于泉州蕃人巷的记载:“诸蕃有黑白二种,皆居泉州,号蕃人巷。”至晚自两宋之交时起,泉州城镇南门附近即逐渐形成蕃商聚居街区,迨南宋季年,在州城之南,即泉南是所谓的"蕃坊"。

材料三   乾隆《泉州府志》记载:宋朝〃胡贾航海踵至,富者货累巨万,列居城南。”而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汪大猷知泉州时“蕃商杂处民间”。


(1)宋代对外贸易的港口,除了泉州外,还有 (请涂答题卡选择题部分)
A.广州、福州   B.广州、上海   C.广州、明州   D.广州、宁波
(2)就研究宋元时期泉州港的中外贸易状况而言,说明上述三则史料的价值?
(3)在对泉州盛况的描述上,上述材料在哪些方面可以互证,试加以说明。
(4)某同学将上述材料进行汇总后,得出“泉州是宋元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的结论,你是否同意,试说明理由。
2023-01-1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记载南朝宋时期的史书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如下的描述: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注:关门),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半,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注: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项,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注:即鄠县与杜陵,是汉唐时代靠近首都长安的近畿之地)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概括当时社会经济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022-11-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1)观察上述文物,按照出现的时序排列是。
(2)图⑤北齐仰覆莲六系青瓷尊上的纹饰内容与哪种宗教密切相关?
A.道教   B.基督教   C.景教   D.佛教
(3)请你再列举两个关于图③所处朝代的政府巩固边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史实。
(4)下图是我国发行的一组邮票,邮票中的主人公昭君和文成公主对当时历史发展做出的相同贡献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动民族交融   C.促进汉藏友好   D.强化边疆治理
(5)图②大元帝师印是元朝政府为了管理图中哪个地区而赐予当地高僧的封号?(A、B、C、D见下图中国地图简图)。

(6)下表所示为辽代部分皇帝的相关记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记载出处
(辽太宗)德光本名耀屈之,后慕中华文字,遂改焉《旧五代史·外国列传》
帝(辽圣宗)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辽史》
(辽)兴宗好儒术,工丹青,以画鹿著名《辽东行部志》
A.宋辽之间的冲突逐渐消失   B.契丹人坚持民族本位观念   
C.辽国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   D.汉文化对契丹人影响较深
(7)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胡虏、匈奴”是指哪个民族。
A.党项   B.契丹   C.女真   D.蒙古
2023-01-1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辽史·百官志记载,辽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由此可知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的特点是(     
A.强化中央集权B.注重民族交融
C.人分四等,官分五级D.实行因俗而治
5 . 《吕氏春秋·审分》中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B.土地私有制形成C.生产力的发展D.井田制渐趋瓦解

6 . 材料一



图一魏晋时期汉人食用胡式烤肉图

帝(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田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本纪》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不同民族间在文化交流上的特点。
2.从《魏书》记载中可以看出,促使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的主观原因是(     
A.加强自己的统治   B.仰慕汉族文化   C.促进经济发展   D.加速民族交融

材料二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   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江南)者十六七。

——《晋书·王导传》

材料四     至于元嘉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丝锦布帛(bo)之饶,覆农天下。

——《宋书·孔季恭等传》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南方地区的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2-11-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光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材料一     吴王濞、胶西王印、楚王戊……皆举兵反(汉景帝)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

——《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在七国之乱业已平定后,汉武帝依“计”巩固统治,推测其原因何在?
2.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还有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_____
A.丞相B.郡守C.县令D.刺史

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经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3.请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①三次大规模战争的对手是_______
②西域是指现在的_______
③“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是西汉的都城_______
2022-11-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光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   王道和霸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见秦孝公时,先是讲述了上古理想的帝王统治之道和以仁义统治天下的王道,秦孝公不感兴趣。后又讲述了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霸道,秦孝公才意欲用之矣

材料二   汉代的儒生往往将秦的暴政视为霸道的典型代表。文帝时期重要的儒生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亡的教训时评论道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材料三   汉宣帝是汉武帝刘彻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据《汉书·元帝纪》记载,其在位时太子喜好儒家思想并建议宣帝采用,对此宣帝批评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何秦孝公为何对“霸道”理论尤为感兴趣。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贾谊和汉宣帝对王道与霸道问题态度的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宣帝提出的“霸王道杂之”这一理念的看法。
22-23高一上·上海·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禹治水是我国千古传诵的治水而立国的故事。《尚书》的《夏书·禹贡》篇记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遂公盨铭文第一句也记载了这一事件。


“遂公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能否互证“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请简述理由
2022-10-15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上海专用)02
10 . 从史料中探寻历史真相

材料一:匡济(即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匡在年少时就练就了一手好内功……),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摔开守卫的警察,将大门打开,群众便蜂拥而入。

——夏明钢《五四运动亲历记》

材料二:我身材较高,就踩在高师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我和同学把大门门锁砸碎,打开大门,于是,外面的同学一拥而入。

——陈尽民《回忆我在五四运动的战斗行列里》

材料三:当时与警察争执之际,竟将电灯打碎,电线走火,遂肇焚如。

——《字林西报》(1919年5月10日)

材料四:群众找不着曹汝霖更加气愤,有人在汽车房里找到一桶汽油,大家高喊“烧掉这个贼窝”。汽油泼在小火炉上,当时火就烧起来了。

——范云《五四那天》(发表于《北京日报》1957年5月4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关于火烧赵家楼,有不同的记载。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不同点。
(2)出现这些不同记载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3)要真正厘清这些细节的历史真相,我们该如何运用相关的史料?
2022-06-15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