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22-23高一上·上海·期中
1 .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的两个重要要素。从历史地图展现的时间和空间中,可以追寻到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踪迹。




(1)观察上面反映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朝代)的四幅示意图。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一历史时期?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2)综合四幅示意图,概括古代中国疆域发展的趋势。
(3)请指出图二与图四在疆土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上海专用)03
2 .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削弱地方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制
B.选择标准的演变与不断制度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家国一体”政治特点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要进一步研究主题“二”,可选择下列哪三则史料?分别说明你的理由。
A.明代民间“状元及第”匾额   B.秦代郡县形势图
C.清代达赖喇嘛册封谕旨   D.西周政治制度研究著作
E.宋代枢密院断事官印
(3)结合隋唐时期的相关史实,对主题“三、选官制度的演变”的内容展开论述。
2022-07-1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十六国前期诸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大多数都有意地学习中原文化和典章制度,尤以汉、前燕、前秦为最。与此相联系,他们在治国方面也顺应魏晋以来的潮流,尽可能争取汉族士族的合作。这些做法(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
C.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
4 .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的组织者或领导者。他们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

将上述历史人物与其主张的观点一一对应。(填字母)
(1)“民族”“民权”“民生”
(2)“外须和戎,内须变法”
(3)“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4)“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5)“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2022-04-25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文献中的历史

文献是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来的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是开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


(1)请依据出现时间的先后,对上述文献排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2)A、C、D最早刊印的地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列评价与上述文献相对应。(填写字母)
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
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
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
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
(4)与下列史事相关的文献分别是(     )。(填写字母)
鸦片战争(     )
辛亥革命(     )
太平天国运动(     )
新文化运动(     )
(5)从上述文献中,可以透视出中国近代思想演进呈现怎样的趋势?
2022-04-23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思想与统治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以下是东周时期三位思想家的政治观点:

甲:“桀和纣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得到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

乙:“礼制、刑法只会使社会更加混乱,应无为而治,恢复‘小国寡民’的社会。”

丙:“人性本恶,无法教化,只有以赏罚才能控制人的行为。君主只要善用法、术、势就能控制全国上下,巩固君权和提升国力。”


回答:
(1)图中的“封建崩溃”和列国的“力求富强”分别是指当时怎样的历史现象?
(2)结合材料二,判断材料中的三个人分别属于哪家思想学派并简述判断理由。
(3)这三家学派的思想,在秦汉时期如何“被国君采纳”以期达成“富国强兵”?
(4)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统治思想出现了一种怎样的趋势,说明了什么?
2020-05-13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上海专用)0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

①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②形成了全国性商品市场
③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
④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 唐令的流变与复原。令,记载国家的行政制度与规则,是唐宋时期法律的组成部分。唐宋时期制定的令,元明以后大都散失。当代学者在天一阁藏书楼发现了北宋《天圣令》的明抄本。北宋《天圣令》基本上是参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修订的。
(1)在日本古籍文献中,保存了仿造唐令制定的《大宝令》等。最有可能将唐令传播到日本的是(单选)
A.波斯商人   B.遣唐使节   C.天竺高僧   D.新罗侨民
(2)《天圣令》中记载的令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因旧文,以新制参定(根据新的制度,对旧的令文进行修订)”及“右令不行(以上令文不再使用)”。其中的“旧文”“右令”指的是(单选)
A.唐令   B.宋令   C.元令   D.明令
(3)天一阁所藏《天圣令》的形成时间和史料类型,下列选项与之相吻合的是(单选)
A.宋朝文献史料   B.明朝文献史料
C.宋朝图像史料   D.明朝图像史料

《天圣令》发现后,学者致力于将其中的宋代令文复原成相对应的唐代令文。以下是其中一条令文的复原

宋令文:诸州税调庸配贮诸.....送纳讫,并具账申三司。

唐令文:诸州租调庸配贮诸.....送纳论,并具账申省。


(4)与宋令相比,学者复原出的唐令有哪两处不同?任选一处,解释其变化的原因。
(5)学者复原唐令的依据,除唐代行政法典、相关学术研究外,还可以有(双选)
A.出土的唐代官方文书   B.唐代印刷的佛经
C.日本的古代法律文献   D.唐代颁行的药典
(6)以唐令的流变和复原为例,谈谈后世文献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
9 . 汉朝在政治制度上大体继承了秦朝,同时又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学习小组为了厘清这一过程,找到了如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   三公称曰冢宰,王者待以殊敬,在舆为下,御坐为起,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

——范晔《后汉书》

材料二   武帝从贤良文学或上书言事的人当中,先后拔用了严助等人,在他们的本职以外,另给侍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禁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武帝还用宦官为中书,掌尚书之职,比用士人更为得心应手。这些人在皇帝左右,逐渐在宫内形成一个决策的机构。

——吕思勉《秦汉史》

材料三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名,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指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范晔《后汉书》

注:《后汉书》为南朝宋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述东汉史事的史书。吕思勉编写的《秦汉史》成书于1947年。

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从西汉到东汉这一时期丞相与尚书的地位的变化过程。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
2022-12-0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列举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什么历史史实?
3.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2022-11-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