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的“变法”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学们又找来了更多的材料加以探究,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令送粮无取僦(租赁),无得反庸(通“佣”),车牛舆重设必当名。然则往速来疾,则业不败农。

——《商君书》(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材料二   2002年里耶出土的秦简记录了秦始皇时一条令文:“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

材料三   繆力本业,耕织致票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息而贫者,举以为孥(官奴婢)。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二、三能否对材料一进行佐证,请说明理由。

材料四

王安石卫秋之于孝公,尽取秦法而更为之,尽取秦氏而来缚驰骤之。虽甘龙辩说之烦,秦民言令不便者以千数,而鞅终不为沮,卒之国内大治,诸侯重足屏息,争西向而割地。
司马光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商)为相十年,人多怨之。——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富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2)概括材料四中,王安石与司马光对商鞅变法的各自看法。并分析二人对商鞅变法形成各自看法的原因。

材料五   变法深刻地改变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使西秦由一个落后的、被东方各国所鄙视的戎狄之国,一跃而成为七雄之首,不仅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整个中国封建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鞅变法的成功绝非偶然,诚如《荀子·强国》所云:秦“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商鞅变法是中国法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改变了秦国进而改变了古代中国政府管理制度的基本面貌。

——摘编自匡庆东《历史上的商鞅变法》

材料六   变法多年,除了使政府收入显著增加外,其他方面收效甚微,大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并未改观。王安石尽管本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无畏精神,积极投身变法,但他的变法急功近利,脱离实际,结果欲速不达,反而致使“天下汹汹”。王安石背后的宋神宗,在变法初期给予了王安石大力支持,但随着变法的逐步提升。在不断加大的阻力面前开始动摇。王安石想富国富民,但他的“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点却偏向了“取天下之财”,百姓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而且变法是在北宋的上层建筑不能有效维护其经济基础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改良是不可能解决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的,其改革的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摘编自张守慧《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之成败及其现实意义》


(3)同学们发现同样是“变法”,商鞅变法取得了成功,推动了秦国的发展。王安石变法却以失败告终,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3-01-0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场馆中的历史记忆。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解,老师从丰富的场馆资源中精心挑选,绘制了以下分布图,并布置了研学任务。

   

(1)鸦片战争博物馆是一座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以下保留在该馆内的遗址是(     
A.虎门销烟池B.中英《南京条约》签字场所
C.林则徐塑像D.中英军队海上激战模拟沙盘
(2)若你参与筹建其中的戊戌维新纪念馆布展,以下可布置在“戊戌变法背景”区域的展品是(     
A.北洋舰队沉船遗物B.义和团揭帖
C.《辛丑条约》文本D.《民报》发刊词
(3)辛亥革命纪念馆设有“开辟共和新纪元——辛亥革命”主题展。开辟共和新纪元的重要文献是(     
A.《资政新篇》B.明定国是诏书
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下图所示为《劳动界》创刊号(陈独秀等创办,1920年8月)部分内容。对其所传递的历史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白话文倡导民主科学思想B.启发工人觉悟以促进阶级觉醒
C.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展工人运动D.宣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
(5)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精神永放光芒”展厅内,陈列着一枚珍贵的纪念章(见下图)。在纪念章所示的十年中,红军的斗争历程有(双选)(     

   

A.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完成艰苦卓绝的长征D.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6)位于卢沟桥事变发生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名中的“中国人民”旨在强调抗日战争(     
A.时间的持久性B.过程的曲折性C.参与的广泛性
(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官网开辟了“东方主战场——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主题页。为该主题页提供两个史实,并简要说明理由。
(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陈列有《转战陕北》《决战前夕》《占领总统府》等油画,艺术地再现了____战争的辉煌历史。
(9)结合上述场馆信息和所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人民抗争、求索历程的理解。
2023-06-21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3 . 君相之间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朱元璋: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1)杀胡惟庸后,朱元璋对宰相制度有一段评价,有学生为了理解这句话的背景,整理了几条笔记,请帮助完成填空。(填字母)
秦代设置宰相的同时,也设置了太尉、御史大夫与九卿,合称________
西汉汉武帝设立________,将宰相排除出了核心决策圈。
唐代在中央设立________省管理草诏与门下省和尚书省共同行使宰相职权。
宋代设枢密院管军政,________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明代最终废宰相,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设立了________制辅佐皇帝。
A.中书B.三司C.内阁D.中朝E.三公
(2)从历史背景的梳理来看,朱元璋“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的看法是否符合事实?请举例论证说明。
(3)对于朱元璋废宰相一事,不同时期的评价有所不同,两则材料对朱元璋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材料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朱元璋)罢丞相始也。

——【明末】黄宗羲(学者、思想家,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材料二: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朱元璋)……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清】顺治皇帝

2023-01-0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背景是中国(     
A.实现与美国邦交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2022-07-20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屈辱、探索、抗争
(1)将近代以来列强侵华战争与战后所签订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连接起来。
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开放天津作为通商口岸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

材料一   溯自庚申(1860年)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息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

——总理衙门奏折(1874年)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自强”思潮兴起的背景包括(双选)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二   天下之势已日趋于混同矣,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

——严复《原强》(1895年)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寻求富强的途径。
(4)面对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的探索与抗争从未停止,请填空完成下列内容。
屈辱探索与抗争
鸦片战争以①________为代表的士大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②________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发起了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以③________、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④________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⑤________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
1915年开始以陈独秀、胡适、鲁迅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开展了⑥________运动。
(5)从上述“抗争与探索”的内容来看,体现了近代中国探索的哪些特征?
2022-07-02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零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自评历史试题
6 . 观察下面新闻漫画,其中文字是“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推测该漫画创作的背景可能是

A.甲午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抗日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     
A.戊戌变法的失败B.《辛丑条约》的签订
C.清末新政的实施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016-11-27更新 | 2245次组卷 | 3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制度,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自我变革,同学们将其中重要的制度内容以表格的方式进行了梳理归纳。并结合材料进行深入的探究,请帮助他们一起完成。
(1)结合所学,请将相应内容填在指定空处(填写字母)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中外朝制             D.分封制             E.郡县制
F.郡国并行制             G.军功授爵制             H.行省制                    I.察举制              J.世卿世禄制
朝代中央官制地方管理制度选官制度
西周/
秦朝
西汉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元朝//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图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2)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结合“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评价科举制
2023-01-0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记载南朝宋时期的史书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如下的描述: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注:关门),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半,民勤本业,一岁或稔(注: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项,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注:即鄠县与杜陵,是汉唐时代靠近首都长安的近畿之地)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概括当时社会经济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022-11-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10 . 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而一提到汉武帝,后人对其功业的评价又颇具争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至于孝武, 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 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 礼百神,...后同得进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班固 《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   武帝虽好儒,好其名而不好其实。慕其华而废其质,是以好儒愈于文、景,而德业后之。

——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材料四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感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司马光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二所引的《汉书》是什么体例的史书? (填写字母)
A.编年体B.纪传体C国别体D.纪事本末体
(2)依据材料一和二,能反映出汉武帝在位时施行了哪些政策:________(填写序号)
①独尊儒术②内外朝制③设西域都护府④设河西四郡⑤推恩令
(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国土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充。请将以下几张疆域图按朝代顺序进行排列(填写字母)

(4)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两者对武帝尊儒的评价有何不同?从史实角度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
(5)材料四所引《资治通鉴》成书时期是___。材料四中司马光对汉武帝的总体评价与材料一、二中班固的评价有何不同,试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
2022-12-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