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1 . 人物流动

下表为1493年后美洲与欧亚大陆的人口流动和物种交换情况

1493年后迁移到美洲的新物种
人种欧洲白种人、非洲黑种人、亚洲黄种人
动植物家畜马、牛、猪、羊、鸡等
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稞麦等
水果橄榄、葡萄等
疾病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病原体
1493年后迁移到欧亚大陆的新物种
植物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等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及《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整理

(1)原产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品种传入,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人种流动情况
欧洲白种人
非洲黑种人
示例:
亚洲黄种人
明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私商贸易兴起,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黄种人经过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等途径,迁入美洲

(2)请按示例简述表格所提及的人种在15-16世纪向美洲的流动情况。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种流动的影响。
2024-06-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2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世界,却在近代落后于历史潮流,值得深思。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约500年至1500年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不发达地区。与中国比较,这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放慢自身发展的作用,人们称之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反映的城市风貌出现在(     
A.7—8世纪B.11—12世纪C.15—16世纪D.17—18世纪
(2)该城市位于今天中国何处?在下图中确定其大致 地理位置。

A1             B2              C3              D4
(3)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近代的开始”。为证明该观点,某同学梳理了宋朝相关历史。请帮助他,将梳理的典型史实填入表格相应空格中。(用字母表示)
A儒学复兴       B经济重心南移        C崇文抑武       D三大发明成熟
E佛道流行       F江南初步开发        G儒学独尊       H西学之风渐盛

宋朝年间典型史实

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持续发展;①等
政治稳定实行②政策;中央集权加强
民族融合多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加深
文化昌盛宋词繁荣、③、④
(4)15世纪以后中西方历史呈现出不同发展趋势,中国越来越“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困扰。参考下表范例,完成空格内容填写。

15世纪以后中西方发展趋势比较

领域

东方西方

经济

①经济占主导地位逐渐向工业国家转变

政治

开疆拓土版图奠定;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逐渐确立②

思想文化

理学主导,八股取士、实行文化专制历经文艺复兴、③等洗礼,人文主义、理性勃兴

对外政策

海禁、闭关锁国,几与世界隔绝

总体趋势

逐渐落后以致挨打逐步迈向现代化

2024-03-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
3 . 人物流动。

下表为1493年后美洲与欧亚大陆的人口流动和物种交换情况   

1493年后迁移到美洲的新物种
人种欧洲白种人、非洲黑种人、亚洲黄种人
动植物家畜马、牛、猪、羊、鸡等
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稞麦等
水果橄榄、葡萄等
疾病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病原体
1493年后迁移到欧亚大陆的新物种
植物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等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及《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整理


(1)整理者为何会以1493年作为重要时间节点?
(2)原产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品种传入,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3)请按示例简述表格所提及的人种在15—16世纪向美洲的流动情况。   
人种流动情况
欧洲白种人
非洲黑种人
示例:
亚洲黄种人
明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私商贸易兴起,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黄种人经过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等途径,迁入美洲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种流动的影响。
2023-04-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增加了三种遗产项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
线性文化遗产——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内的文化遗产族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等; 记忆遗产——世界范围内正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
我国有多项遗产列入,如下表:
遗产种类中国入选的典型代表
线性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大运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记忆遗产清代科举大金榜、《本草纲目》、南京大屠杀档案、甲骨文……

请你以表格中的一项遗产典型代表为例,说明这一类型的遗产为何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
2021-09-09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小王在参观某遗址时,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了该遗址出土的文物(如下表)。由此可以推断该遗址
A.先人的生活距今(2019年)1万多年
B.先人生活在原始平等生活中
C.当时的社会分化已经较明显
D.金属工具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2019-10-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上海理工大学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6 . (1)根据下表中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依次写出相对应的条约名称。

条约名称条约内容(节选)
A“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自应享优例豁除。”
B“英国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
C“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D“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E“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2)分别概括下列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并写出该核心思想引领下出现的社会政治运动。

材料核心思想社会政治运动
“以中国之纲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AE
“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BF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G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DH

(3)上述表格内容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两大主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2018-04-17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7 . 有同学以“改变时空的发明”为主题绘制了一张表格,列出了交通运输、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三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下表中比较全面地反映这一主题的一组是( )
A.AB.BC.CD.D
2016-11-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4月二模历史试卷
8 . 下表为美国1950——1973年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下列对该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对日本与西欧的贸易总额逐渐减少
B.美国的正经济逐渐走向崩溃
C.美国与日本、西欧间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D.日本、西欧的经济总量逐渐超过美国

9 . 中国近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阶段方向和群体人数留学生代表官员选拔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留美幼童学生群1872年起4批共120人唐绍仪、詹天佑等1905年清政府首次考察、任用留学生。金邦平等给予进士出身……曹汝霖等均著给予进士出身,按所习科学,以主事分部学习行走。陆宗舆等给予举人出身,以内阁中书用。王守善等给予举人出身,以知县分省补用。
民国时期:《文官任用法草案》《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严复、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民初:觉醒、救亡、革命阶段涌向日本的留学群推算当在22000人以上宋教仁、蒋介石、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民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自由发展阶段留美学生群推算人数达5362人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共计有1700名以上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留苏的政治家群总计在1600人左右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留日学生群当在20000人以上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留欧学生群当在5000人以上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1.表格作者把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称为留学的拓荒阶段,他的主要依据是(     )(双选)
A.该时期留学人数较少影响小B.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
C.留学活动处于开始起步阶段D.留学主要为了寻求救国之道
2.根据表格,指出民国初年留学方向有什么新动向?出现这种新动向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留学情况。
2024-06-13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班

10 . 材料一

条约名称条约内容(节选)
“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自应享优例豁除。”
“向来洋药(即鸦片)……例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
“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1.请将条约名称和与之相关的战争填入表格。(填字母)
A.《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E.鸦片战争                    F.第二次鸦片战争             G.甲午战争                    H.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二

材料核心思想政治运动
“以中国之纲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2.请将上述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及其引领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分别填入表格。(填字母)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新政                    C.三民主义                    D.戊戌变法
E.维新思想                           F.民主和科学              G.辛亥革命                    H.中体西用
3.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如何看待“条约体系”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4-06-1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