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它又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抗战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大事记——1949年(部分)

194809194901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0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194904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19490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并简述“孙中山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的实践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的理由。
(3)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根据材料三大事年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1949年发生的这些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本年(1952年)底,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27.2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较历史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钢的产量为134.9万吨,粮食的产量为3088亿斤,棉花的产量为2607万担。1952年国家财政收入为183.7亿元,支出为176亿元。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49年增长60%—120%,农民的收入也增长30%以上,人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大事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984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中共十五大提出“走出去"战略。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我国1952年底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概述党和国家为促使该经济状况出现所采取的具体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制度创新。
3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知识构建的基础。制作大事年表是培育时空观念素养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德1871-1971百年大事记(部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政体的变化并概括两者的共同点。
(2)从1870年到1940年70年间,法国三次(1870、1914、1940)进到德国的入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三次入侵法国的历史事件(战役或计划方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担心德国东山再起,威胁法国安全,结合所学,概述一战后法国寻求安全保障的措施。
(3)二战后,法德两国对内致力于经济恢复与发展,对外致力于两国关系从对抗走向和解,从而揭开了法德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法德两国确立的经济发展模式名称。概述1951-1971年间,基于法德和解基础之上的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产生的影响。
4 . 1919年、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那些在十几年前把欧美作为中国改革的榜样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热切地期待着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然而,当和平缔造者们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时,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了。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1750年至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大事记

——1949年(部分)

1948.09—1949.01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0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1949.04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1949.0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青年知识分子期待的“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简析“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而引发的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1949年发生的这些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用一句话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大事记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规定关税协议。
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的特权。
1858年《天津条约》增开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等。
1863年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2)根据材料三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在二战后期,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必须缴纳资金以建立这一基石,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

英国不满美国的方案。英国财政部顾问、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主张建立

“国际清算联盟”。联盟采取透支的方式提供信贷……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崔连仲等主编:《世界通史》当代卷

(3)二战后期,金融外交成为大国外交的一种有效武器。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本质上的相同点是什么?二战后初期怀特计划的落实怎样体现了美国的特殊利益?

6 . 二战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深刻的调整与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内容出处
1凯恩斯主义成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国家干预经济成为常态《西方经济学史》
2苏联模式在战后初期取得显著成效,但随后暴露出诸多问题,促使东欧和中国等国家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发展研究》
3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尝试引入市场机制,但未能摆脱经济困境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史》
4

中国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巨大变革

《中国改革开放史研究》
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部分社会主义国家转向资本主义,但资本主义国家也吸收了社会主义的某些理念和实践《二十世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6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与交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研究》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4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9月,二次革命失败
1914年5月,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月,日本借对德宣战强占青岛
1915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10月,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年底,护国运动爆发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8月,为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孙中山掀起护法运动
1918年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5月,护法运动失败
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中国交涉山东问题失败。五四运动爆发;9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1921年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1920年8月到1921年初,上海、北京、武汉、日本东京、长沙、济南等地先后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根据部编《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整理

根据材料的大事年表,提取关联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22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这段时间是历史转型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5月5、6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之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心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19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亦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于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常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可惜,辛亥革命做了一锅夹生饭,而且夹生得很,米是米水是水的,连粥都未熬成。民国的成立,告别皇权世袭而走向共和,但共和对百姓来说是个“画饼”。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板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板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整理自马未都《百年辛亥》、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举措。
(3)说明材料三中“共和对百姓来说是个‘画饼’”的内涵。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另一轨道”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9 . 如表是伦敦城市发展大事年表(如表),这反映了英国(        
时间事件
1863年议会颁布《酸业法》,要求抑制工业生产中的有害气体。
1875年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法》,设公共卫生局,对供水、排污、贫民窟清理进行监督。
1876年议会颁布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河流污染防治法》。
A.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B.社会治理的适时性
C.民主政治的进步D.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10 . 下表是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1924-1930年),据表可以窥知(     
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5-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
1927年7-9月,参加八七会议,并领导秋收起义
1928年2月,建立中共最早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1月,写给林彪的回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B.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C.革命统一战线由建立到破裂D.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最终成熟
2023-04-12更新 | 340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浙江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