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去德尔菲询问神谕”,这样的话多次出现在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中,也曾出现在修昔底德、色诺芬、柏拉图等其他古希腊作家的著作中。…阿波罗神谕对古希腊的政治、社会、心理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德尔菲神谕有三大箴言:

箴言一:认识你自己

箴言二: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箴言三:有所为,有所不为

——据阮芬《德尔菲神所的泛希腊功能》等整理

材料二 佛罗伦萨在14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的摇篮……在讨论新艺术与新城市关系时,我们强调像佛罗伦萨这样相当发展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经济、新政治的社会背景,是完全必要的。

——朱龙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

材料三 佛罗伦萨大教堂的新建筑是商业和手工业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以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而建造的,在当时是一直萦绕于市民心中的世纪工程…而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不知瘟疫造成死亡,长久以来在宗教束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于死亡。在死神笼罩的黑暗中,新建筑的样式和内饰为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

——据【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英】大卫沃特金《西方建筑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别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华盛顿为例,说明他们如何体现与之相对应箴言的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罗伦“在14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摇篮”的因素并简述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和实质。
(3)材料三认为佛罗伦萨大教堂这一建筑“为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请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2021-02-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了《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后来当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就给撕掉了,并在同年的10月出版时改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你认为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
A.民主主义情感
B.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C.民族主义情怀
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
3 . 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讲话中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C.中国工农红军接受改编D.中央通讯社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020-08-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20年4月24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纪念我国取得某项研究50周年云展览(如图)。“某项研究”的成果应该是
A.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B.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C.掌握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技术D.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5 .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了电影《开罗宣言》。下列关于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的表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罗斯福、斯大林、蒋介石签署了《开罗宣言》
B.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怀抱
C.会议就战后处理日本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进行了商讨
D.中华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2015年中国将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阅读下列相关材料: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新华社台北2014年7月29日电)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28日表示,当局将于明年盛大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因为在那场民族御侮中,中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民党军队共有320多万官兵殉职,民众伤亡也在2000万人以上。
材料三   中国抗击的日本的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七七事变”到一九四五年,日军历年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百分之七十六点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摧毁的日军有生力量数目最大。
——刘大年《抗日战争年代》
材料四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结合材料一、二举例说明这种“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2)二战中中国军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阅读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3)时过境迁,我们对抗战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但对一些基本历史史实的认识并没有改变。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16-11-27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浙江衢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雅典领袖伯里克利在纪念为抵抗斯巴达人而殉国的战士的葬礼上发表演讲说:“……一个公民只要有长处,就能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种提拔是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伯里克利时期,公民能担任的公职有
①四百人会议成员
②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
③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④十将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B.暴力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D.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