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耳。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62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洋务运动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023-03-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乐成寄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1415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


(1)据材料一,指出“人文主义运动”的内在推动力及其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所谓“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有哪些?
(3)材料三中“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包括哪些基本观点?它为什么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关系的认识。

3 . 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为了巩固民主共和制度,在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民国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材料二: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有哪些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的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由哪一次大会通过的?它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哪三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发展民主政治的认识。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西欧不同,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古代海外贸易的基础及主要内容是丝绵织品及各种土特产。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有利条件的,宋元至明初与海外的贸易往来规模也相当可观,……然而中国终究由于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商业化的海外贸易活动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中外学者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后就衰落了。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明中叶以后中国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的出口物资主要是农副产品,其中以茶叶、生丝为大宗。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茶叶占49.33%,生丝占36.48%;1883年茶叶占43.70%,生丝占24.88%;1893年茶叶占23.71%,生丝占22.11%。……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工业品占8.97%,丝织品占3.14%;1883年工业品占18.23%,丝织品占6.67%;1893年工业品占20.45%,丝织品占7.53%。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2)与材料一相比,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有何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70—9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年份
人民币(亿元)
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差额
1978
355
167.6
187.4
-19.8
1985
2066.7
808.9
1257.8
-448.9
1988
3821.8
1766.7
2055.1
-288.4
1991
7225.8
3827.1
3398.7
428.4
1995
23499.9
12451.8
11048.1
1403.7
1997
26958.6
15152.8
11805.8
3347.0

——《中国统计年鉴(1998)》,620页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的认识。
2014-03-14更新 | 3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衢州市高三1月质检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各行省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逐渐形成了万民法······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忽必烈即位······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国史概要》
材料三: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公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成四等······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中国古代史》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省有何不同?
(2)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3)罗马法与元朝的行省制度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2014-01-10更新 | 12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衢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
材料二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态度的变化对两次战争的进程和对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言之有据,条理清楚可给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未能最终出现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