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1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材料   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郑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减少了。

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即《十二铜表法》。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相似的社会背景与共同的历史价值。
【谈一谈】

材料   中国古代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及邻里间的关系,而调整这种关系的规范人们多以“礼”称之。有学者认为,全面多样的礼就是中国最早的民事法。《礼记》记载:“礼云礼云,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敬于微眇(细微处)。使民日徙善而远罪(使天下百姓日益趋向善良远离罪恶)而不自知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

——摘编自马小红《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法”智慧》


请回答:
(2)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礼作为民事法的特点及其成因。
2023-04-09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法语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节录)

时间重要事件
1330巴黎的法兰西岛方言被腓力六世指定为国王语言,王权所在地巴黎的地区方言演变成具有高于其他方言地位的共同日常交际用语。
1539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正式法令,要求王国内所有判决、任命、契约乃至遗嘱都只能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
1549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发表了《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一文,提出要使法语从其他民族语言中脱颖而出,变得像拉丁语一样高贵。
1714《拉斯塔特条约》签订以后,法语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宫廷和使馆。此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
1791以杜梅尔格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语爱好者协会”。他们认为,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1919英国和美国强烈要求《凡尔赛和约》不能只用法语,必须用英、法两种语言签署。迫于形势,法国最终同意。这是欧洲第一次用英语签订国际条约。
20世纪60年代以来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建立“法语(国家)共同体”的设想。法国政府成立“保卫和推广法语高级委员会”、设立“国际法语日”等,传播和推广法语和法国文化,扩大法语世界影响力。

——据汤晓燕《16至19世纪法语作为民族语言地位的变化》等整编

材料三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从“二元政治格局”走向“一元政治格局”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14-20世纪法语的演变历程划分阶段,并分析法语在法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建交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建交对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启示。
2024-05-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经也门沿红海东岸到地中海地区,这条古代东西方贸易的动脉,给阿拉伯帝国带来了巨额财富。哈里发政府为了增强实力,巩固政权,十分重视发展生产。工农业的发展,又为商品交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阿拉伯商人精于海上贸易,他们远航到中国和印度等地,频繁的贸易给他们带来了巨额财富。伊斯兰教鼓励贸易活动,《古兰经》规定:每一个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一生中必须要到麦加“朝圣”一次。朝圣既是宗教活动,也是商业集会。阿拉伯帝国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张曦《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经济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的原因,并用一句话说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并谈谈你对文明交往形式的认识。
2024-04-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考试历史试题

4 . 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

1.以下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交通工具。请按照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填写字母)
A.“黄鹄号”轮船
(模型)
B.C919大型客机C.福特T型汽车D.史蒂芬孙制造的
蒸汽机车

2.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引发其变革的重要原因是____。(填写历史事件)
3.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曾不断探索海洋。下列关于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从区域扩展到全球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双选)
A.造船技术的改进   B.对海洋资源的渴求   C.丝绸之路的拓展   D.星盘的出现与使用
4.下列运河中,改变了全球航运格局,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成本的是(     )(双选)
A.京杭大运河   B.米迪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材料   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在《上海电车公司章程及守则》中就有乘客不准在车上吸烟,不准在车上吐痰,不准妨碍他人,不准与司机谈话,醉酒、衣衫污秽及患有传染病者不准登车等规定。上海电车开通以后,最初的两条电车线路将上海的工业区和两个租界的西区、外滩等分处东西的外侨社区连接起来,从而使原来比较分散的各区域成为了一个具有紧密联系的整体。在电车交通的带动下,上海西区得以迅速开发起来。

——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5.上述文字材料涉及了公共交通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影响?
6.综合材料,就“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3-12-24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余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材料二   李贽提出“无私则无心”,信奉李贽之学的冯梦龙,在“三言”中把社会上一切过分的贪欲的行为都当成自己批判的对象,但又未回到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老路上,认为人们的私欲,只要不损人不贪心不欺诈,实在就有该满足的必要。后来的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提出“以欲为本”的理欲观,一方面肯定人欲的合理成分,一方面强调“理重于欲”,反对认欲为理。

——摘编自温孟孚《理学的发展与“三言”中的人欲观》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而20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

——摘编自迟云飞《无奈的沉沦——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的理学家们是如何“推陈出新”的?并简要评价理学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人欲观,并简述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以来儒学地位的变化,并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
2023-05-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是什么?
(2)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三例不同流派及思想家及其政治主张。
(3)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请从其进步性意义这一角度出发,谈谈你的理解。
2023-11-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下为英国1760-18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表。进口商品主要包括进口原料、粮食、小部分出口制成品,出口商品主要为棉纺织品以及其他部分出口制成品。


1760-1810年英国对外贸易表(单位:千英镑)

时间

进口

出口

1760

10719

10043

1770

12104

9287

1780

13820

10200

1790

21797

17380

1800

28740

17520

1810

31640

35050

——摘编自郭家宏《英帝国史:英帝国的转型(第四卷)》

材料二以下为两次工业革命成果一览表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成就

1733年

凯伊

英国

飞梭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英国

手摇纺纱机

1769年

何克莱特

英国

水力纺纱机

1779年

克隆普顿

英国

骡机

1785年

卡特莱特

英国

水力织布机

1793年

伊莱•惠特尼

美国

棉机

1782年

瓦特

英国

联动式蒸汽机

1807年

富尔顿

美国

汽船

1814年

斯蒂芬森

英国

蒸汽机车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0年

格拉姆

比利时

电动机

1887年

狄塞尔

德国

柴油机

1867年

诺贝尔

瑞典

炸药

1885年

卡尔•本茨、戴姆勒

德国

汽车

1903年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1837年

莫尔斯

美国

有线电报

1876年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96年

马可尼

意大利

无线电报

——摘编自(英)托马斯·S·阿什顿《工业革命》

材料三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中对19世纪中期的工业时代有如下描述:

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

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

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

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

我们将拥有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

我们直接上天堂,我们直接下地狱。

—一摘引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60-1810年英国进出口贸易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运用18世纪和19世纪中期的相关史实,围绕工业革命相关主题,自拟题目,谈谈您对查尔斯·狄更斯“精彩描述”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8 .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维新运动期间,男女平权的观念传入中国。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兴起,但社会舆论多认为女子参政属“光怪陆离”,袁世凯复辟后妇女参政呼声暂退。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多省建立女界联合会,再次争取女子参政权。20年代后,各省新宪法先后承认了妇女参政权。1930年颁布的民法赋予女子与男子同等的离婚权利,并规定配偶有相互继承遗产之权,承认女儿与儿子有相等的继承权。但农村依然盛行否定女子继承权的传统习俗。婚姻法虽然规定一夫一妻原则,但没有明确禁止纳妾。

——摘编自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等

材料二第一条 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十四条 父母子女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版)

材料三自19世纪末叶开始,(发达的西方国家)女性便已大批进入办公室、店铺以及如电话接线、看护型职业等等。这一类工作形成所谓第三产业。20世纪最令人瞩目的发展趋势是女性也以极为惊人的比例追求更高的教育。因为时至今日,唯有教育可能指引一条迈向高级专业之门的坦途。已婚妇女大量进入劳工市场以及高等教育的惊人扩展,为60年代起女性主义运动的强力复苏提供了发展背景。此外,在经济状况良好,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已婚女性中间还带有一股极为强烈的意识动机,其最大动机便出于自由及自律的需求了。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中国妇女争取参政权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婚姻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妇女运动发展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妇女地位提升的认识。
9 . 民主与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当时只认同“共和”而不认同“民主”的态度,基本上就是源于对英国自由主义传统的承袭。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把它(民主)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同时人们也相信,在国家管理中也必须有人民的存在——否则任何政府都会发展成暴政。而体现人民参政的最好形式便是英国人发明的代议制……这也就是当时人们对于共和的一般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制,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议会的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帝国议会无权选举帝国宰相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等《世界历史: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结合所学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根据材料一,指出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确立共和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是如何避免政府“暴政”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与不足之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2023-03-2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选考)试题
10 . 文明交流是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类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文明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自然科学是其主要部分。这些西洋学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新鲜的:欧几里得几何及其演绎推论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世界舆图使中国人获得了新的世界概念。对此,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明代科学文化界的先进人士,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徐光启在其著述中多次谈到,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多所未闻”;从其学习与钻研中,他感到有一种“得所未有”的“心悦意满”;在驳斥反对派的诘难时,他更鲜明地指出,外来文化“苟利于中国,远近何论焉”。李之藻也说,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物理、几何等科学,“有中国累世发明未晰者”。方以智在《考古通论》中指出,西洋学术能“补开辟所未有”。这种对外域学术的开明态度,反映了中国早期启蒙学者的宽阔胸怀。

——摘编自张明《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西学中源说最初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方以智、王锡阐等人提出的,依据孔子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可说明晚明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学术流传到西方后,由他们(西方人)发扬光大了的。康熙帝在《御制三角形》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康熙帝的说法立即被士人所理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积极响应,御制“《三角形》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于是,西学中源说成为清代文化思想中对待西学态度的主流。

——摘编自张西平《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徐光启等人对待中西文化“较为清醒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明末两部译介到中国的西方科技著作。
(2)根据所学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认识。
2023-04-16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