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一战末期,西班牙媒体报道了国内的严重疫情,国际舆论将其命名为“西班牙大流感”。据文献显示,这场疫病的最早病例出现在美国,后向全球蔓延,然而为了保护士气,参战国普遍通过新闻审查制度封锁了消息。1933年,人类第一次分离流感病毒,命名为“H1N1”。此后科学家逐步规范毒株命名,并以年份冠名未分离样本的病毒。2023年,中国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将1918年—1919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一词修改为“全球爆发大流感”。这一版教材修订体现了(     
A.史学理论发展滞后于科学研究B.新闻媒体报道不具备史料价值
C.求真求实是史学研究核心要义D.概念命名应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岳飞被害之后的20多年中,秦桧及其党羽将岳飞及岳家军的史料加以销毁,在他们控制编写的官史中,更是填进大量杜撰的岳飞等人罪恶的记录。这种秽史甚至影响到现在,如果没有后来的平反,岳飞会如蔡京、秦桧一样被后代史家编入《奸臣传》。岳飞被平反后,其后人将其事迹编为《鄂国金佗稡编》,岳飞冤案真相遂大白于天下。但是该书也因为编者存在讨好皇室而故意为宋高宗杀害岳飞罪行开脱的缺陷,由此可知(     
A.秦桧等杜撰岳飞罪恶的记录没有历史研究价值
B.官史因为编者的政治立场而全不可信
C.历史的真相因为书写者观点变化而变化
D.历史研究中对所用史料一定要严加甄别
2023-05-28更新 | 47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3 . 秦二世继位合法性历来说法不一。司马迁《史记》记载:“高(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而秦简牍“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今宗庙吏(事)及箸(书)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律令当除定者毕矣。”有学者认为秦二世继位是合法的。由此可知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秦简牍是一手史料,因此其记述更可信B.《史记》是正史,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
C.秦朝历史久远,历史的真相无从考证D.多种史料综合分析可探究出历史的真相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史记》言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三十六郡,太史公行文简略未列郡名,导致后世众说纷纭,至1948年谭其骧先生《秦郡新考》考定内史以外秦郡凡得四十六,时人以为盖棺之论。但02年出土的里耶秦简记载传世文献前所未闻的“洞庭”和“苍梧”二郡,而无“黔中”和“长沙”,并明确记载苍梧郡是秦始皇二十五年设立,当必为秦三十六郡之一。07年入藏的岳麓秦简又贡献了个前所未闻的“江胡郡”。现在学者主流不再把秦代看成静态固定的三十六郡,而认为有秦一代行政区域是一个不断裁撤变更的动态过程。这两种不同的历史观点说明了(       
A.历史学家必须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价值判断可以忽略
B.两种观点都不可信,均缺乏相应的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
C.历史学本身就存在很多争议,史学家不必据于争议
D.在历史研究中,新史料的出现可能会冲击传统史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汉成帝时,张霸献伪《尚书》百余篇,后经中书校之,其所献《尚书》乃是割裂《尚书》篇目,并加以《左氏传》《书叙》作首尾形成。成帝虽“黜其书”,却未能阻止该书在后世的流传。隋文帝时刘炫献其伪造的《连山易》和《鲁史记》,后有人讼其书伪造,文帝亦免炫死罪。从中可见(     
A.求真是史学研究的主旨,伪书不能用作史料
B.伪书的史料价值取决于当时人们对它的态度
C.统治者对伪书的宽容行为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D.伪书虽涉及学术不端,但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023-03-2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传统观点认为,达·伽马首航所获利润是航行成本的60倍,而今有的学者通过史料查证以及比较当时商品价格,认为去掉远航成本、船员船只损失,实际利润只有成本的6倍左右。这体现了(     
A.旧有历史研究失去价值B.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
C.史家立场影响历史评价D.史论随研究发展而有所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六科给事中李沂,因建言朝廷处置宦官张鲸,并指责明神宗受贿,被杖责斥为民。此后,李沂居家近二十年去世,在乡里影响甚大,诸多民间传说以他为原型展开各种演义创作。史书所载李沂向朝廷进谏,不讲策略、不计后果,属于自杀式的忠贞型人物。但民间传说中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位机智灵活、讲究策略的智者型官员。据此可知
A.传说受官方影响小,史料价值往往高于史籍
B.对同一人物的书写,应该以史籍的权威为准
C.历史叙事与民间传说呈现了人物多维的形象
D.历史不可再现,历史叙事难有客观性的记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针对日记类史料的应用,有史学家指出:“有的日记写作时即为了给人看,或给皇帝看(李慈铭日记)或给上司看(驻外使节呈交刊刻的日记)或给后人看(胡适日记即是要留作史料);也有的日记写给自己看,多记私密性琐事,公事大事要事反而疏于记录:还有的日记怕入看,所以只记事不议论,或事后加以删削”。这说明
A.日记是亲身经历所作,真实性毋庸置疑
B.写给自己看的日记,历史研究价值最高
C.应用日记类史料,需注意作者书写目的
D.日记类史料形式多样,能全面呈现史事
2021-02-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021-01-06更新 | 1847次组卷 | 6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国河南、江苏、河北、安徽、山东,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金缕玉衣”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常被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如有的老师将“金缕玉衣”作为“地方权力威胁到中央权力”的证据来使用;有的老师将“金缕玉衣”作为统治阶级“生前穷奢极欲,死后实行厚葬”的例证;有的老师则认为“金缕玉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汉时期丝织技术和玉器工艺的水平。这说明
A.“金缕玉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可以作为地方权力膨胀的直接证据
B.“金缕玉衣”堪比先秦的“楚王问鼎”,是时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C.“金缕玉衣”作为证据使用时,要考虑可信度和适用性的相互关联
D.“金缕玉衣”作为历史文物,其史料价值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方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