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主要发现于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清代耕织图的创作先由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题写诗文,装裱成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下列对于中国历朝“耕织图”的认识,正确的是(     
A.汉魏时期耕织图皆位于北方,史料价值低
B.宋代耕织图系统反映了全国农业耕作过程
C.清代耕织图择其优者刊印,史料价值最高
D.耕织图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文化世俗化倾向
2024-01-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材料二1965年2月,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华,请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并告诉中国领导人,这条铁路对于坦赞两国和其他正在争取独立的非洲国家的特殊意义。周总理明确表示,中国愿意援建坦赞铁路,“铁路建成后,主权是属于你们和赞比亚的”。对于援助非洲,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表示:“先独立的国家有义务帮助后独立的国家。”……坦赞铁路接轨通车并进行试运营,“把中国和非洲这两个各自寻求独立自主国际地位的国家和地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非洲解放的“自由之路”和中非合作的“友谊之路”。

——摘编自刘鸿武、林晨《中非关系70年与中国外交的成长》

材料三长期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其经济的发展,而中国高铁具有运营里程、经验和建设成本领域的优势……中国高铁“走出去”,能够改善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减少当地的贫困人口,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相应贡献……高铁属于低碳环保型交通工具,中国高铁及其相应装备“走出去”有利于降低能耗,降低全球气体的排放,也同样有利于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高铁出口将有力改变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局面,促使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变,从而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国家软实力。

——摘编自施张兵《新丝绸之路时期的中国高铁外交研究》


(1)根据材料一,从史料载体的角度指出其史料类型,并分别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援建坦赞铁路所体现的此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非之间加强友好合作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重要意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与国家软实力”在高铁领域的表现。
2023-12-2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记载:“……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至四月八日投递,都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合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而据茅海建在《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中则指出:“……反对议和的奏折从来没有停止过……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五十五件……。”依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康南海自编年谱》属于个人回忆录,史料价值不高
B.“公车上书”是历史悬案,无法考证其存在的真实性
C.《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属于史学考证,相比康有为个人回忆更为可信
D.康有为和茅海建分别站在自身的立场来叙述历史,二者说法均是正确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史籍中关于唐朝胡饼的部分记载,据此推论正确的是(       

记载

图片

客曰:饥。靖出市胡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之。

——[唐]王谠《唐语林》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唐代胡饼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唐]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

日向中,上犹未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史籍记载的史料价值较低B.唐朝胡饼满足了民众的需要
C.胡饼成为唐人的重要食物D.胡饼是唐代民族交融的反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个答案。法国政府教育部长吉勒·德罗宾说,“战争故事提供的教训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像岩石那样固化。我们以为已经蚀刻在大理石(墓碑)上的敌意,其实并非永恒,而有可能在属于两国民众的书本上写出新篇章。”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批判思维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
B.历史判断随时代而变本身没有对错
C.历史研究追求现实价值而非史料考证
D.时间推移后世历史解释更科学合理
2022-04-15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秦“右丞相印”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秦代
A.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B.手工业经营发展水平
C.监察制度的运作方式D.地方职官体系的变迁
2021-12-23更新 | 247次组卷 | 29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金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触犯秦法,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
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D.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
2021-05-05更新 | 728次组卷 | 2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9十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六科给事中李沂,因建言朝廷处置宦官张鲸,并指责明神宗受贿,被杖责斥为民。此后,李沂居家近二十年去世,在乡里影响甚大,诸多民间传说以他为原型展开各种演义创作。史书所载李沂向朝廷进谏,不讲策略、不计后果,属于自杀式的忠贞型人物。但民间传说中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位机智灵活、讲究策略的智者型官员。据此可知
A.传说受官方影响小,史料价值往往高于史籍
B.对同一人物的书写,应该以史籍的权威为准
C.历史叙事与民间传说呈现了人物多维的形象
D.历史不可再现,历史叙事难有客观性的记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关于康熙年间内府铜活字的去向问题,长期以来,学界的定论是这批铜活字用于铸钱,主要依据是乾隆本人的诗注:“京师钱贵,遂请毁铜字供铸,从之”。然而有学者在清宫档案中发现,掌管修书处的和亲王用铜活字为自己府中和宫中都铸了铜陈设、铜炉、铜狮等,所以乾隆有口说不出。后又有学者据军机处上谕档,认为是乾隆同意和亲王奏请,用铜活字铸造了雍和宫三世佛。这说明
A.尽可能占有史料的目的是推翻史学界已有的历史定论
B.只有认识不同史料的价值,才能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C.尝试多渠道获取有关史料,才能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
D.利用多种史料,形成对历史问题更全面更丰富的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诗史互证法,是中国文史研究的一个传统方法。以诗证史,可使历史生动丰满,补正历史记载的阙误;以史证诗,可增加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但是清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目前流传最广的唐诗读本)有错误,学界早有共识。有些错误甚至还颇为震撼,比如《登鹳雀楼》的作者是朱斌,而非王之涣。且不说《唐诗三百首》,即便《全唐诗》也有不少错误。由此分析,选项中观点合理的是
A.诗史互证法比文献互证法更科学有效
B.诗歌作为历史证据的可信度肯定低于史书
C.诗歌的作者有误无伤大雅,不影响诗歌的史料价值
D.诗史互证法并非完美无憾,需用其它史料小心求证
2021-04-2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科目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