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2024-04-29更新 | 149次组卷 | 117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铁器时代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变时代。很多地方都有关于铁,包括陨铁的使用的记载。在和平时期,它被用来制造各种各样的工具,特别是犁和马具;在战时无疑其地位更是重要,但并不仅止于造车。在中国青铜时代的工匠们基本上是为朝廷工作的;在铁器时代我们发现了独立干活的工匠。……随着铁的生产日益扩大,罗马和希腊制造出用于贸易的船只,用于农业的犁,各种用途的工具和机器。这样的结果是扩大了国内市场,形成了早期的消费社会。

——摘编自[]杰克·古迪《金属、文化与资本主义——论现代世界的起源》

材料二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即使他们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他们也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同样……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需要解决,而这些无知的选民是无力回答、无力解决的,迅速发展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

——摘编自王紫妍《英国1870<初等教育法>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曼彻斯特城开始复兴。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该市成为英国西北地区商务、金融、保险和运输的中心。同时,政府制定“曼彻斯特科技城市计划”,大力发展信息通讯、生物工程、新能源等产业,促进了知识型、创意型、休闲型产业的兴起与发展,逐渐成为英国乃至欧洲重要的以文化、创意、旅游为特色的“创意产业之都”。

——饶韵华《曼彻斯特发展小史》

(1)结合所学,指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族群,并据材料一概括在这一“转变时代”铁器出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初等教育立法在1870年“决不能再拖延下去”的理由。此后,为避免“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欧美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造就有竞争力的产业工人?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曼彻斯特城复兴背后所折射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根据材料一二三,简要概括推动社会发展和转型的重要要素。
2024-05-14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资治通鉴》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该赋役制度(     
A.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制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C.体现了赋役征银的突出特征D.废除了存在约2000年的人头税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周至春秋时期,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盟国人于毫社”“国人助之”等记载。这表明该时期(     
A.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D.“国人”主导国家政治
2024-03-20更新 | 14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论语·雍也》记载“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荀子·王制》记载“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些思想(     
A.促使民本思想与君主权力相结合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
C.致力于协调民众与地主间的利益D.强调统治者应加强道德修养
6 . 《汉书》记载:“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据此可知汉代刺史(       
A.有举荐人才的权力B.立军功者才可出任C.监督维持地方治安D.负责运输军需物资
2024-04-17更新 | 25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元李东垣《食物本草.谷部》记载:“玉蜀黍:一名玉高粱,种出西土。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出三四尺,六七月开花出穗,如秕麦状。苗腋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粽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下列关于这一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宋朝时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B.乾隆、嘉庆年间种植遍布全国
C.因其高产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D.原产美洲,由英国人带到欧洲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摘编自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太平洋铁路建设更加强了对华工的需求。根据记载,1849年美国华侨共有791人,1850年增至4025人,1851年达12000人,其后逐年增加,1890年共有107500人,他们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之所以选择华工而非白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则从中国到美国走开阔的太平洋水路,相比之下使从欧洲到美国必须走麦哲伦海峡水道的路线相形见绌,华工的取得比白人劳工更容易:二则华工“配合度高”、“工资低廉”、”耐劳”,比起在艰困的环境面前常选择罢工或离职的白人劳工,金矿主和铁路公司自然更倾向使用华工。

——摘编自马慧玥《近代契约华工法律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紫忙的海峡之一。新加坡在历史上曾经被日本和英国的殖民,1965年,成为独立国家。在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中,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新加坡福建会馆曾于20世纪50年代创办南祥大学,1980年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建会馆还曾资助四百万元重修了天福宫,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华源会为新加坡企业访华或投资海外剑造机会,也帮助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开展业务或协助它们与新加坡的公司建立贸易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加坡逐浙成为紫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城市基础设施排名世界第一。

——摘编自龚伟达《新加坡的中国移民:角色定位与社会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南移”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北民南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华工赴美的动因。结合所学,简评华工对美国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提炼新加坡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阐明新加坡的文化定位。
9 . 《清史稿》记载:“逮光绪二十六年,联军入京,两宫西狩。忧时之士,咸谓非取法欧、美,不足以图强。”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联军”是指英法联军B.“图强”是指戊戌维新
C.取法欧美主要是学技术D.这一变故推动清末新政
2024-02-2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该段文字记载出自(     
A.《齐民要术》B.《金刚经》C.《梦溪笔谈》D.《天工开物》
2024-02-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