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清史稿》记载:“逮光绪二十六年,联军入京,两宫西狩。忧时之士,咸谓非取法欧、美,不足以图强。”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联军”是指英法联军B.“图强”是指戊戌维新
C.取法欧美主要是学技术D.这一变故推动清末新政
2024-02-2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明确记载,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但目前尚未发现宋代的活字印刷实物。考古资料证明,当时活字印刷术很快传播到西夏。出土的多种西夏文献证实,西夏学习、推行泥活字印刷,并成功实现了木活字印刷。宁夏贺兰山西夏方塔出土的西夏文活字本《吉祥遍至口合本续》和甘肃武威出土的《维摩诘所说经》等,是中国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在敦煌莫高窟,则发现了很多早期回鹘文木活字。这表明(     
A.学者的工作是对原始材料进行追根溯源、考辨其真伪
B.历史研究应重视新材料的发现,坚持多源互证的原则
C.历史学家对材料的看法不同可以做出不同的历史解释
D.人们只能逐步接近但却永远无法掌握历史的客观实在
3 . 《后汉书》载:“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武威郡治所)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后世出土的敦煌汉简有“远客”“东方来客”“有客从远方来”参与“通关市”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A.农耕经济呈现衰退趋势B.边地出现工商业市镇
C.朝廷加强对西域的管理D.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4 . 清朝同治年间的《恩施县志》记载:环邑皆山,高山以包谷为正粮,间有稻田,……贫民则以种薯为正务,最高之山,惟种药材,近则遍种洋芋,贫民赖以为生,……邑民食稻者十之三,食杂粮者十之七。由此可知外来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A.丰富了当地人的食物结构B.缓和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C.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D.使传统自然经济濒于解体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自入关以来,始终面临俄国勾结漠西准噶尔部对边境的威胁。囿于国内割据分裂势力尚存的局势,清政府一方面努力对俄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下令在黑龙江建城驻兵,命理藩院督导官兵种地,并从漠南科尔沁部征调粮食。在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胜利后,清政府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满、俄、拉丁文译本均明确记载“定中俄两国边界,以期永久和好”。

——摘编自戴逸《清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19世纪初,欧洲君主国聚首维也纳,通过一系列条约建立了一种定期会议制度,意在解决彼此间分歧,并确保既定秩序不会遭到任何受法国大革命理念启发的民众冲击。……此后,欧洲列强甚至派出了一支远征军,以帮助维持摇摇欲坠的清政府继续统治,并与之签订协议。这一政治秩序在核心区域与外围地区有着明确边界:前者由五强治下的欧洲组成,直到1914年,那里的和平基本上得到了尊重;后者——核心区域之外的世界,被协调机制所压抑的好战情绪则由中心输出到了外围。

——摘编自[美]佩里·安德森《大国协调及其反抗者》

材料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超越了一国一域的狭隘范围,超越了国强必霸、大国冲突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窠臼……中国将一如既往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中国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引自王毅《胸怀天下,勇毅前行,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华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促成《尼布楚条约》签订所做出的努力,并结合所学评价这一条约。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国际秩序的特征和影响。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政府在前中期与晚期同西方国家所签条约性质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传统现实主义”外交理论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中共二十大对此外交理论窠臼的突破。
2024-02-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选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史籍记载,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比上一年增加人口 1641500人,其中男丁443000人,至开皇五年(585年)又增加了1640000多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国家统一,疆域扩大B.大索貌阅,减少漏报人口
C.广设义仓,提供保障D.新式农具使用提高了粮食产量
7 . 《周礼》记载,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周礼》对诸侯国城邑的严格要求最能体现西周统治(     
A.权力分配,天下归嫡B.权力继承,天下归姬
C.权力认同,天下归序D.王臣国土,天下归王
2024-01-2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时期,史籍中出现大量“猛虎渡河”、“飞蝗出境”和“盗贼止息”的记载,以此表彰良吏施行德政。这种书写方式在随后的史籍中被广泛应用。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史事记载有程式化趋势B.皇权集中规范官吏任用
C.政治腐败导致贪官横行D.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挑战
9 . 《宋史》记载:“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后世学者评说:台谏“权势气力,乃与宰相等。盖当时所用谏官、御史,必取天下第一流。非学术才行兼备,为一世所高者,莫在此位”。材料反映了宋代(     
A.监察机构的权力得到强化B.中枢决策过程发生了异变
C.士大夫政治削弱皇帝权威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朝对户口进行登记和调查都是有规律的,《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记载,“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凡天下人户,量其资产,定为九等”。也就是说国家每隔三年就要编一次户口,每隔一年就要编造一次账簿。唐朝政府重视户籍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     
A.解决人口流动频繁无法控制问题B.为赋役制度的推行提供依据
C.将租庸调制转变为两税法D.强化基层治理和控制人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