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载,   “他们认为天是圆的,但地是平而方的,他们深信他们的国家就在它的中央。他们不喜欢我们把他们的国家推到东方一角的地理概念。”为此,利玛窦抹去了福岛的第一条子午线,在地图两边留下一道边,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这一现象说明了(     
A.文化传播受传统思想的制约B.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受阻
C.欧洲人用西学带动宗教传播D.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024-06-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桐·浦·富·兴”教研联盟高一下学期6月学考模拟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方汉人大姓与鲜卑政权之间,以实质上的共生关系维持了一个相当稳定的朝代;汉文化与鲜卑文化之间,有密切的涵化过程。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全盘汉化,当然是一个高潮。 同时,草原文化对于汉文化的冲击,也留下相当深远的影响。 生活起居的方式,由席地而坐转变为据案坐倚,就是一例。这一文化涵化的过程中,自然因胡汉通婚之普遍,人口的血缘关系也有所融合。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化与鲜卑文化”之间“涵化”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材料二根据藏文史书《藏汉史集》记载,忽必烈即位初期就派官员进藏,按照各地道路的险易、土地的肥瘠以及人口的多寡,仿照汉地驿站制度,在从青海的汉藏交界处至萨迦设立了27所驿站,其中乌思藏地区设有11所,由中央直接派官员管理。后来又设立军站,特为军事行动提供方便。驿站的设立,是元朝对西藏地方和其他藏族地区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之一。

——摘编自人民日报专访《西藏始终置于中央政权有效管辖——访西藏自治区社科院研究员、国际藏学会理事巴桑旺堆》(2008.04.29)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的驿站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当时设立这些驿站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引自习近平《在2023年10 月27日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讲话》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民族关系问题,请结合所学列举两例作为其佐证。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并简述中共十九大将其写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意义。
3 . 作为浙江宋韵文化的地标,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在建筑复原方面,可谓面面俱到。比如《思陵录》记载德寿宫“正殿五间、朵殿两间,各深五丈。内心间阔二丈,次间各阔一丈八尺……。”考古也出土了一些建筑基址、建筑构件,这些记录和发现首先提供了德寿宫的部分原貌。有些内容没有记载,比如飞檐起翘多高、上面装什么脊兽……如何复刻,除了《营造法式》和现存宋代建筑,宋代绘画成为交叉考证的依据。由此可知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A.完全复原了南宋时期宫殿的景象B.已具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
C.复原过程中采取的是二重证据法D.作为新建筑没有任何研究的价值
2023-11-08更新 | 358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官修的行政法典,其中记载:“凡天下观总一千六百八十七所。一千一百三十七所道士,五百五十所女道士。凡天下寺总五千三百五十八所。三千二百四十五所僧,二千一百一十三所尼。”而成书于北宋的《新唐书·百官志·崇玄署》中则记载唐朝:“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道士七百七十六,女官九百八十八;寺五千三百五十八,僧七万五千五百二十四,尼五万五百七十六。”对于上述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唐书》为二手史料,无可信度
B.《唐六典》为官方记载,可信度更高
C.史料之间互证有可能探究出历史真相
D.证明唐朝时期道教地位低于佛教
5 . 《史记·平准书》记载,“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质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B.政府垄断铸币权以增加财政收入
C.破产农民沦为盗贼或流亡D.汉武帝改革币制以巩国家的统一
6 . 在《左传》的记载中,面对叔向的反对,子产只回应了一句:“若吾子之言,侨(子产自称)不才,(考虑)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关于子产铸刑书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社会阶级的新变化②发生在战国时期③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④法治适应时代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清史稿》记载:“清初,蒙古北部喀尔喀三汗同时纳贡。朔漠荡平,怀柔渐远。北逾瀚海,西绝羌荒。青海、厄鲁特、西藏、准噶尔,悉隶版图……厥后至者弥众,乃令各守疆圉、修职贡,设统之。”材料中处应为(     
A.宣政院B.理藩院C.伊犁将军D.巡检司
2024-06-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桐·浦·富·兴”教研联盟高一下学期6月学考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秦始皇通过修建人工道路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据《史记》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秦始皇修建该道路的主要动机是(     

A.巩固边防,防御匈奴南侵B.控西南夷,增进民族交融
C.沟通南越,满足皇帝游乐D.发展经济,促进东西贸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代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纳喇氏因“剪发”一事为时人和今日所乐道。关于“剪发”的原因,官方记载有些讳莫如深,《清史稿》中记载:“(乾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对此乾隆皇帝的御批中只有“皇后疯了”四个字的解释。民间传说大多套路一致,皆云皇后因乾隆宠幸民间女子醋意大发而激情剪发。这说明 (     
A.正史记载多有避讳,故不可信B.野史传说生动有趣,但纯属臆想
C.史事存留载体多样,各有价值D.历史解释因人而异,且不断变化
10 . 关于某部重要典籍的编修缘起,《唐会要》中记载:“开元十四年,右丞相张说奏曰:‘《礼记》汉朝所编,遂为历代不刊之典。今去圣久远,恐难改易。今之五礼仪注,贞观、显庆两度所修,前后颇有不同,其中或未折衷。望与学士等更讨论古今,删改行用。’制从之。”以下关于该典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继承汉以来立法经验,礼法结合的典范
B.推广魏晋以来家训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C.我国现存最早的行政法典——《唐六典》
D.成为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者
2023-04-26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