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帝国主义各国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便更加激烈,而此时的中国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对象。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最终知识分子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摘编自马冰《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背景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戊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
(3)上述两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2 . 不同文化间的接触、碰撞,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也促使着新兴民族国家新文化的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推介孔子思想的同时,将儒家经典如“四书”及《周易》《书经》《孝经》《诗经》《礼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葡国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华帝国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游览了承德避暑山庄,随员巴罗在《中国游记》中盛赞了山庄的园林建筑:“错落有致,间隔合宜,恰到好处,互相衬托”。另一学者又专门指出中国园林有更高级的美——不规则的自然美,这推动了英国“不规则园林”运动的兴起。随后,整个欧洲掀起了仿建中国园林的热潮,并修建了许多包含中国元素的建筑,其中不乏代表性作品。

       ——改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四卷)》等

材料二   在英国人征服印度之后的半个世纪里,英国人没有试图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印度。他们忙于作出行政、财政和司法方面的安排。印度原有的教育制度没受到干扰,但也未得到支持。初等教育继续由印度教或伊斯兰教的乡村学校提供。半个世纪里,穆斯林坚持其传统的文化,仅仅研究伊斯兰教的法律、文学和神学。……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还是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这一运动最后以独立的印度而告终。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国家言论出处
①中国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像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演说
②新加坡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不了家庭、大家族、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回忆录
③埃及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1960年访问非洲时说

   ——改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16~18世纪“中学西渐”的史实,并写出当时其中一位著名“传教士”的名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指出英国殖民印度过程中文化侵略的基本方式,简要说明近代印度在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努力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表现,并写出“最后以独立的印度而告终”的“运动”名称。
(3)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亚非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选择材料中提及的其中一个国家,并围绕这一主题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不同时期纪念五四话语的表述,这说明当时(     
时间表述(节选)
1922年5月4日《五四运动与青年们底思想》:“学生运动,……人们仍旧得不到真的‘改造’、‘解放’,因而要勉励青年要以‘马克思底社会主义’来‘解除烦闷’”。
1925年5月4日《工人之路特号》:“(五四)……都是中国人民,感觉民族革命之需要,开始轰轰烈烈作反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军阀的运动”。
1927年5月4日《武汉各界五四纪念大会》:“继续‘五四’伟大精神,一致团结,并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弱小民族,与国际帝国主义,奉系军阀,新军阀蒋介石及一切反革命势力,作最后之决战”。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民主革命思想不断成熟
C.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社会开明开放氛围浓厚
4 . 始建于1890年的戈登堂,坐落于当时天津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今和平区解放北路),英国修建的目的是为了纪念戈登在天津开辟和规划天津租界方面的“贡献”,它是19世纪天津体量最大的建筑物。这一历史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A.古今中外文化精粹完全融合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是当时天津经济发展的标志D.近代社会和城市发展演变历程
2024-02-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2023年10月17日—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10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如图为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而发行的邮票,其寓意集中体现为(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B.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
C.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D.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7年3月,中共在巴黎发表评论性文章认为,巴黎公社是“为国家民族之独立自由与幸福而斗争的绝顶英勇与绝顶忠诚的模范”,因此,“不能不使今日为中国独立自由与幸福而奋斗的一切爱国的中国人所纪念”。此举旨在(     
A.号召民众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调适策略应对中国时局的变化
C.推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023-03-23更新 | 248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其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禁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为主题。


从以上8块浮雕中任选2个或以上浮雕,以“英雄”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方面通过艺术团出国演出、文化人士互访、围棋交流等形式主动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还为非洲国家培训杂技演员、扶植建立杂技团。此外,新中国还在英国、德国等地举办画展等各种国际文化活动,纪念世界文化名人。这些举措(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践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C.受制于两极格局的政治环境D.拓展了走向世界的外交路径
2023-01-12更新 | 527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是指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长安大雁塔题名,以资纪念,这是非常荣耀的事。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赋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营造了读书进取的社会风气B.选拔标准异常严苛
C.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D.成为选官主要途径
2022-11-21更新 | 358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59年,美国新闻署在世界多地利用书籍、小册子等纪念林肯总统诞辰150周年,把林肯塑造成自由、正义的象征,希望国际社会“正确看待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的历史性变化”。美国新闻署这一举措旨在
A.抵消不结盟运动的影响B.赢得冷战宣传的优势地位
C.助推国内民主政治完善D.彻底解决存在的种族问题
2022-04-01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顶峰艺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