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安年间,曹操在不到八年的时间里,连续下了三次“唯才是举令”。在最后一次《举贤勿拘品行令》中,曹操说:“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在他看来,只要有才,连不仁不孝的人都要举荐。但主持选人事宜的毛珍、崔琰并不认同,二人注重所举用之人是否“贞”“逊”和廉洁,何夔也曾向曹操进言,认为所用之人应先审核在乡里的名声是否符合儒家的伦理规范。

——摘编自郝虹《德与才的较量:从“唯才是举令”到九品中正制》

材料二   科举制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主要事件
隋大业元年(605年)设进士科,科举制起始于此
隋大业三年(607年)诏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学业优敏、文才美秀等十科举人
唐武德五年(622年)布衣寒士得不到举荐者可以“投牒自应”或“自举”
唐贞观初年(627年)扩大进士科录取人数
武周长安二年(702年)创贡士殿试制度;始置武举考试
宋淳化三年(992年)殿试实行弥封(糊名)
宋景德二年(1005年)誊录法在省试中首创
宋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革科举,罢明经诸科;进士科罢诗赋而试经义、策论
明洪熙元年(1425年)确定南北方分卷考试方针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八股取士制度成型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科举

——摘编自刘海峰、李兵著《中国科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安年间“德才之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与进步性
2023-11-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请结合20世纪初和20年代的相关史实,设计并完成“孙中山突破局限、不断自我革新”表格。表格要求分不同时期展现孙中山思想转变的表现和影响。
        孙中山大事年表
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
1894年,上书李鸿章力主改良受挫,同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1911-1912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
1917年,领导护法运动失败。
1920-1922年,领导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向,开始了国共合作以及国民革命运动。
1925年,在北京逝世。

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他总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努力赶上时代潮流。…体现了他敢于突破局限、不断自我革新的可贵精神。”


2021-08-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仓头中心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在大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中不断扩大其职能。都铎王朝时期,形成了“王在议会”的原则,即议会是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联合成17世起中朝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进行反封建王权争,通过内战确立了自己的治。“光荣革命”后,议会过《权利法策》,确定了近代议会制度的大框架,确立了议会力高于王的原则。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此后30多年间,是美国议会制度的“黄金时代”,“议会主权”达到鼎盛。

——编自间照祥《英国政治刺度史》

材料二 近代议会实践活动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年一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临时约法》。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载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时,《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议会制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