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有所加强。如何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所有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都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兼而有之。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得益于开放的经济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演讲所提到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逆全球化”趋势至少让人们对今天的制度和政策进行反省,去努力解决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探索新的、更好的发展模式。

——20174月《光明日报》理性看待和正确应对“逆全球化”现象

材料二   实际上,反全球化是另一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20009月下旬,捷克首都布拉格,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这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分子跟踪而来。示威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因为它们竭尽所能控制第三世界,使这些国家更加贫穷。……而且反全球化者认为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而不堪重负,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而受到最后的致命一击。

材料三   反移民浪潮也成为反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移民从发展中国家前往发达国家。非法移民会抢走工作,消耗税收,增加犯罪,改变民族认同。……逆全球化浪潮的根源是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受益下降,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受益较大。当前的“逆全球化”思潮主要表现在英国“脱欧”、美国政府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关系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0-10-2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儒家倡导“内圣外王”、“修齐治平”,要求将内在的思想外化为积极的事功,兴邦治国,教民化俗。同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的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具有特别顽强的生命力和延续性。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18世纪的西方多数启蒙学者,把中国描述为一群有理性哲人治理的“模范社会”,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理性的完美体现。在赞关中国的思想与政治时,伏尔泰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他称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材料二   梁启超把卢梭、孟德斯鸠作为自己的老师,把学习18世纪启蒙文化作为自己追求、向往的目标。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卢梭的民主学说,批判清王朝,反对改良派,号召民主革命。邹容的《革命军》明确借用了卢梭自由平等的思想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1913年严复翻译了《法意》即《论法的精神》,使启蒙思想在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启蒙思想经过中国学者的融通整合,在中国文化领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材料三   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直接后果,“文化全球化”不仅成为资本掠夺的一种新的形态,国家文化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被历史地和现实地推到了主权国家面前。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淑梅《中西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理性”的表现,并分析西方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重要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文化全球化”的认识。
2020-04-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