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1 道试题
1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图三是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场景。北宋的商业有什么特点?
(3)图三和图一、二所反映的经济形态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
(4)图四广州十三行的设立是什么政策的直接反应?这种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2011-04-15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卷
2 . 认真观察下列三幅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孙中山手书                  图二               图三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的报道
(1)图一是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其中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前提是什么?   
(2)图二反映了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什么道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什么事件?简要谈谈这一事件的重大影响。
(4)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2011-02-15更新 | 3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卷
3 . 回答下列有关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问题。
材料一:1902年3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投资的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因为荣德生没有请客送礼款待他们,所以心怀不满,竟纠集起来,向县衙门告了一状,说荣德生私占公有土地,破坏地方安定;又说工厂的烟囱正对着城内的大成殿和学宫,破坏了风水,今后无锡人就不能考状元做大官了!当时还是清朝,县大爷居然下了一道命令,勒令工厂停建,迁往别处。
材料二: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膝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材料三:“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当时情形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厂,火柴预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材料四: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
材料五: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材料六:欧洲输华的货物在大战期间急剧减少。以1913年的指数为100,英国的输华货物在1918年减至51.5,约减一半;法国减至29.6,不到战前的三分之一;德国货完全停止进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至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了什么阻碍?
(2)材料二中南洋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3)据材料四至材料六,概括指出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认识。
2010-11-03更新 | 8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周宁十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4 . 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印证了当代历史演进的特征与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二 美国这样做(指的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
材料四 由于货币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因此,欧元的正式问世成为欧洲联合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如此,欧元还将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欧洲经济不振的被动局面。
——杨伟国《欧元流通:欧洲走向联合的里程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 ①材料三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征? ②欧洲联盟的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两大趋势?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元问世的看法。
2010-07-22更新 | 4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5 . 交通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 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 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2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l
34
9
19
1900年
760
284
402
60
20
24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却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 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难可以体味。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 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前,福建通往省外的铁路曾进行过6次勘测,但始终未有过修建计划。新中国成立后,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未能实施,不过,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1951年国庆期间,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又向中央和华东局建议,尽快考虑修建鹰潭至南平的铁路,以解决福建出省通道的问题。福建省委认为,修建福建铁路应从长远考虑,固然应以国防为主,但必须结合福建的经济状况。1954年 9月,铁道部确定由铁道兵担任鹰厦铁路的施工。……1957年全线开始正式通车,全长约700公里。鹰厦铁路的建成通车,是当时福建 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
(1)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3)概述材料三中各派对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态度。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4)鹰厦铁路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重要建设项目。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该铁路能建成的原因及通车后带来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铁路交通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6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就以“绿色倡议”为诉求,迎合气候意识日益增强的广大选民。但美国作为碳排放第一大国,目前承诺的减排却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低的。2009年6月,奥巴马力挺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但这一法案还需经过的参议院审议工作被一再推迟,而迟迟不能生效。有评论认为:“国内政治制约了奥巴马减排努力”。
(1)从美国政体的角度,说明奥巴马在竞选时“迎合广大选民”的原因。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国内政治制约奥巴马减排努力”的认识。
2010-05-28更新 | 8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3.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国外有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材料三:①公元9年,西汉时期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366年,敦煌石窟开始建造,“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象。
②14世纪末,明朝人万户,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梦想,双手举一大风筝,坐上背后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勇敢地进行火箭送他上天、风筝帮他落地的实验。结果,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火箭登天的牺牲者
③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从此奔月去。
材料四: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请回答:
(1)建国初期,我国政府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结合材料一说出“两弹一星”的含义是指什么?其研制有何重要影响?
(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3)结合材料三简析“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怎样?
2010-05-27更新 | 9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四地六校”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3)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2010-06-09更新 | 19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简答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悲喜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拿破仑既是一名政治家,又是一名军事家”的理解。
(3)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2010-05-27更新 | 8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四地六校”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