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321 道试题
1 . 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4.25亿。到1600年,人口增加了25%,达到5.45亿。从1700年开始,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到1750年,人口达到7.2亿,1800年人口突破9亿。这种状况(     
A.降低了工业革命的人力成本B.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反映全球贸易体系有序发展D.得益于大航海带来的物种交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中国古代的翻车与筒车。这些工具(     
A.缓解了洪涝灾害的危害B.推动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得益于劳动者实践创造D.体现出我国灌溉技术领先于世界
3 . 《“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这表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A.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B.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C.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D.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据下列如图可推知(     

A.该运动是在总结抗日战争的胜利经验
B.这是一场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C.该运动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该运动之后红军的战斗力空前提高
2024-03-2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埃及的金字塔主要建于古王国时期,建造金字塔花费了大量劳力,表现了惊人的技能。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高达146米,底边长230米。它所用石料之多,也是空前绝后的,据估计,此塔共用230万块石料,每块重达2.5吨,与建塔有关的土建工程无法估算。下列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古埃及的民主政治是金字塔建立的政治前提
B.金字塔是古埃及封建文明的代表
C.古埃及发达的工商业经济,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D.古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的水平,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科技支撑
2024-03-2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近年来,我国的法学研究,尤其是国际法学研究十分重视和强调国际视野。然而在建立中国国际法研究的国际视野时,我们恐怕需要注意区别国际法研究中的国际视野与西方中心主义视野。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法被高度西方化了,以至许多人认为“国际性”即“西方性”,研究国际法必谈“西方理论”和“西方经验”,并以此指导中国的国际法实践,而这便形成了所谓的“国际视野”。以上材料说明我国国际法研究(     

A.应该仅仅依赖西方理论和经验
B.否定海外经历对形成国际视野的贡献
C.应该放到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语境下去思考
D.越来越不适应日趋多极化的新型国际发展格局
2024-03-2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如表反映了1947年6月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召开期间,苏联的态度出现了重大变化。该变化表明了(     

时间

态度

理由

6月22日

同意出席并动员东欧

盟国出席

希望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重提德国的赔偿问题

7月8日

退出会议并要求东欧

盟国拒绝参加

该计划会导致西方势力渗入东欧,使欧洲在经济

政治上依附于美国并建立一个反对苏联的集团

8月6日

与东欧国家签订双边

贸易协定

组成对抗西方的利益集团,加强苏联对东欧的控

制,巩固与东欧的经济关系

A.冷战的态势正朝着集团对抗的方向发展B.此时苏联具备与美国抗衡的经济实力
C.美国意图控制西欧经济D.东欧国家积极主动迎合苏联
2024-03-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所批殊笔谕旨皆出朕手,无代书之人。此番出巡、朕以右手病不能写字,有左手执笔批旨,断不假手于人。故凡所奏事件,惟朕及原奏人知之。材料突出(     

A.军机处设置的意义B.密折制度的特点
C.皇帝制度的弊端D.兴文字狱的必要性
2024-03-2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又名沙堆峰)遗址赫然在列。根据碳十四测定等诸多证据,专家推断:沙堆烽的使用年代在公元692年至公元790年之间约100年间。

在遗址旁一处背风向阳的斜坡上,考古人员发现一个被沙土掩盖千余年的物品堆,里面埋藏了大量的纸、木、纺织品等遗物,专家惊呼发现了“一座小型档案馆”。出土文书也显示:沙堆烽遗址为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焉耆镇所辖,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治所,属于焉耆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更重要的是,沙堆烽遗址出土的文书绝大多数为汉文书写也有部分用焉耆文书写,有的文书中还提到“于阗兵”。艰苦戍边之余,唐朝将士还颇为流行看“小说”。在胡兴军看来,沙堆烽遗址考古成果最大亮点在于出土纸文书、术简883件,是近年国内烽燧遗址出土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其中,《韩朋赋》《游仙窟》等手抄本残片,是唐代盛行一时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有《孝经》《千字文》等中原传统典籍手抄本。如获至宝的胡兴军说:“把这些文书残片拼凑起来一点点释读,仿佛穿越了时空,与1200多年前的戍边将士对话。”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也由此可见。

——摘自《时代周刊》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沙峰堆的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哪些社会情况?

2024-03-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50年代,一批胸怀爱国之志的交通大学师生,在党中央的号召之下,打起背包就出发,从黄浦江畔迁至渭水之滨,披荆斩棘,治学报国,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铸就了“西迁精神”的丰碑。这说明了(     

A.西部地区开始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
B.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西迁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D.西迁的交大师生践行了爱国主义的思想
2024-03-2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