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代已经有烧制得很成功的白瓷,但是士大夫们认为“白不如青”;元朝青瓷和白瓷的地位发生了颠倒。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元代瓷器工艺水平提高B.元代瓷器更注重异域之美
C.宋元主流学术思想不同D.宋元瓷器文化承载者不同
7日内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2024届高三6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宴会是唐朝的一种社会生活现象,皇帝赐宴是宴会的一种重要类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赐宴对象赐宴地点
唐太宗时期(大多数赐宴皇帝均参加)群臣、五品以上官员、三品以上官员、突利可汗、武功父老、近臣、东宫官署、岐州父老、蛮夷酋长、长安父老、洛阳父老、吐谷浑王、诸蕃使、并州父老、长孙无忌等数十人、洛州父老、契丹首领、军士、太原父老、铁勒回跎、四夷君长等。显德前殿、中华殿、林光殿、芳华殿、临华殿、武德殿、百福殿、丹霄殿、两仪殿、乾元殿、贞观殿、观德殿、相思殿、弘教殿、仪鸾殿、飞霜殿、芳兰殿、天成殿、嘉寿殿、紫微殿等。
唐德宗时期(大多数赐宴皇帝不亲自参加)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与神策金吾六军使、六军及神策神威诸将、宰臣与北军诸将、左神策军、武臣及勋戚子弟、百僚、中书门下及两省供奉官、宰臣及两省供奉官(唐代皇帝左右之近臣,包含部分宦官)、翰林学士、宰相及常参官等。麟德殿、玄英门、曲江亭(国家风景胜地)、马嶙池亭。

——摘编自黄正建《走进日常:唐代的衣食住行

提取材料信息,分析说明唐朝皇帝赐宴变化所反映的时代变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南地区位置图

中国西南地区紧邻南亚和东南亚,与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其由众多山脉、高原、河流和湖泊组成。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和秦岭山脉等山脉交汇于此,形成壮丽的山峰和峡谷,蕴含了丰富的水力、矿产、动植物、地热等资源。这些地理特征不仅影响了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塑造了不同民族群体的定居模式和生活方式。高山地区多以农牧业为主,而低地和盆地则适合农业和贸易发展。

——摘编自方守永《西南边疆历史时期的少数民族关系及其对地区稳定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秦汉至建国后西南地区发展史

时期

西南地区发展情况

秦汉至蜀汉

秦代开发了四川,汉代打通西南夷。许多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各自独立生活。

唐代

设置剑南节度使,中央没有充分掌控;吐蕃、南诏政权深入,并容纳汉族移民。西南中国一方面自成局面,另一方面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比较密切。

明清

一方面延续着过去的土可制度,另一方面又不断改土归流,逐渐将原本汉人不多的西南部,转化为交通要道上几乎由汉人占满,只有山地和谷地留给土著居民的局面。大力推进以儒学教育为中心的文化教育活动。

抗战

国民政府组织高校、工业内迁,“高端移民”进入云贵,同时在云南布置重兵,借由滇缅公路为抗战中国“输血”,西南转而走向中国主体文化的一部分。

建国后

三线建设将诸多产业和国防设施迁入西南。高铁路线的铺设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打造了地理空间和数据空间的连通,西南部不再是崇山峻岭中自成一局的地区。以尊重民族文化为基础,不断增进对集体、民族、国家的认同。

——摘编自许倬云:《经纬华夏》,第219-223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南地区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说明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治理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央政府经略西南地区体现的治国理念。
2024-06-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多元社会结构是西方近代文明的核心要素,它形成于中古时期,其形态主要表现在二元权力体系、多元权力主体等方面。其特征主要是围绕主体权利而形成的二元社会主体间的一种对立、抗衡、合作、利用的契约关系。……多元的社会结构,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

——摘编自张巨斌《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

有学者据此将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归纳如下:

中古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核心特征

序号

方面

陈述

(1)

经济上

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

政治上

(3)

文化上

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共存,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人文主义兴起。
参照表4(1)(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的陈述,指出中古时期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作用。
2024-05-2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丹同学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思维导图
参照思维导图,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选主题,制作一张思维导图。(要求:主题明确,至少写出三个层级,逻辑清晰,史实准确,不得照抄材料。)
2024-05-08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2024·湖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占领陈后,三老、豪杰建议“复立楚国之社稷”,陈胜乃建号“张楚”。项羽在彭城建“楚”,号西楚霸王,分封诸侯。这折射出(     
A.秦朝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B.农民起义迫切需要树立政权合法性
C.秦文化的扩张严重滞后于政治发展D.楚文化在秦朝末年最具社会影响力
2024-05-08更新 | 655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这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伦敦附近有大片露出地表的煤层市区内对煤需求量极大并有一批从事马达、蒸汽机等机器改良的工匠对发展煤业极有助益。

——摘编自【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是“历史的偶然”吗?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依据材料二、三、概括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4-05-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乙级联盟校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美国史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说:“在8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这一时期,说阿拉伯语的人民,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火炬的主要举起者。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重新发现、修订增补、承先启后,这些工作都要归功于他们。”该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是阿拉伯人民(     
A.发明了全新的阿拉伯数字B.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
C.完成了西亚地区的希腊化D.传播并保存了东西方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的注释里说:“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例如,希腊人是作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这段话旨在(      )
A.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阐明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不如当事人
C.反映历史认识随时代而变D.揭示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
2024-04-12更新 | 485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诗经》中《卷耳》、《采薇》等篇描述了西周时期妇女们采集荇菜、卷耳、野麦、野桃、野李等的情景与心情;在《野有死磨》、《兔爰》等篇中记述了西周时期猎人们捕获獐、鹿、雉、鹑、兔、獾,渔夫们设网捕获鳣、鲔等的情况。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仍存在着渔猎采集的经济生活B.农畜牧业尚未形成独立的经济形态
C.农畜牧业的出现促进文化传播D.人们怀念原始社会集体劳作的快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