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中国古代王朝十分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经过七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中央集权加强,国力强盛,客观上具备了解决西北边防上匈奴威胁的能力。汉武帝本人虽在儒家学说和思想的熏陶下成长,但却不是一个拘谨的儒生,而是具有雄武奋发气质的政治家,这种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必然促使汉武帝改变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采取反击匈奴、巩固开发西北边疆的积极政策。

——摘编自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

材料二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唐肃宗时,在北边回纥地区的人们“驱马市茶”,开创了茶马交易的先河。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彻底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危害国家统一的图谋。雍正帝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立西宁办事大臣,使青海蒙古最终稳定下来。乾隆帝平定了阿睦尔撒纳叛乱、大小和卓叛乱等,最终解决了新疆问题。1788-1791年间,尼泊尔的廓尔喀人两次入侵西藏,给西藏带来灾难。乾隆帝派兵进藏,击败廓尔喀入侵势力。

——摘编自赵云田《说说清代“大一统”的理念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开发西北边疆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康雍乾三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古代边疆治理的政治智慧。
2023-12-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盛顿共识”即1989年出现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其主张发展经济必须通过自由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采取自由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严格限制政府干预。在市场运作方面,私有产权是基础安排,鼓励私人自由参与市场竞争,降低边际税率,激励盈利欲望,开放国内市场。实施自由贸易,参与全球化合作竞争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资本自由流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竞争浮动,在政府管理方面,放松管制,国企私有化,控制财政支出,削减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保证宏观经济平稳。

——摘编自易娅莉《中国经济模式发展分析——基于“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的比较》

材料二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休制的目标,在操作层面,改变了原有的计划性资源配置模式,实现了以市场为主导的配置方式,促进了各种资源的有效流通,提高了发展效率和质量,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理顺了政企关系,探索出一条国企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路子、推进了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加快了改革进程,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改革开放使中国打开了大门,将自身尽快融入到世界发展之中,遵循世界经济规则,参与世界各类经济组织,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互惠共赢。中国还不断开放国内市场,允许并鼓励外资进入,不断降低关税壁垒,发展自由贸易。中国的改革充满着自己的智慧,也是中国自己的方案。

——摘编自韩利《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路径、战略与精神标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盛顿共识”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共识”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华盛顿共识”相比中国改革的不同之处,并归纳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智慧方案。
2023-05-1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法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怕老百姓不相信,于是在咸阳市场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大木杆,招募百姓中有能把它搬移到北门的,赏十金。百姓奇怪,没人敢移。又宣布:“能搬移的给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搬移了木杆,就给了他五十金。

材料二   新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材料三   新法实行了一年,秦人到国都投诉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商鞅这一做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法”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概括商鞅变法的意义。
2022-11-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荣华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深圳是座迅速崛起的移民城市,深圳人以其开放性的态度促进文化的流动。携带不同文化的移民们,在日常交流中吸收对方先进的思想观念,避免自己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文化和固定的模式。深圳提出“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一极具包容性的口号,铸就了移民城市的活力与向心力。移民文化以其包容性为移民城市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由于与香港紧密相连的地缘关系,深圳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同时又是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的窗口。深圳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吸收西方先进理念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齐头并进;移民文化以其创新性为移民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摘编自刘志山《移民、移民文化与当代中国城市发展》

材料二



新加坡价值观培育研究内容覆盖情况图

——摘自冯博《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培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深圳移民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化移民对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培育的历史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西方科技。

材料一   吴敬,浙江杭州人,他对浙江的田亩、粮税和人口等非常熟悉。当时负责财政、经济的官员常邀他协助工作,这促使他去研究数学的应用问题。吴敬“积二十年”之功,于景泰元年(1450年)编著了《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共十卷。卷一至卷九,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和勾股九类,都是对应用问题的解法。分“古问”和“比类”两种,前者摘自古算术书,后者是结合当时社会情况的应用问题。另有一部分应用问题是用诗词形式提问,第十卷专论开方。《九章算法比类大全》还搜集了许多应用问题,如计算利息合伙经营、就物抽分(以货物作价抵补运费或加工费)。

——摘编自南炳文、汤纲著《明史》

材料二   1672年,德国人莱布尼茨作为梅因兹选帝侯大使出使巴黎,开始研究笛卡尔、费尔玛和巴斯噶等人的著作。1673年莱布尼茨出使英国,期间研究了华里斯及巴罗等人的数学著作。1674年他发明了微积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的起点,是求曲线的切线作法及其计算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莱布尼茨从巴罗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所用的微分三角形法中得到启发,创立了一种新方法——纵坐标差分法。1686年,莱布尼茨发表了一篇有关微积分内容的论文,引起欧洲数学界的极大关注,莱布尼茨亦因此先于牛顿成为人们知晓的微积分这一新数学方法的发明者。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吴敬数学成就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吴敬相比,莱布尼茨数学成就的显著不同,并归纳两人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欧国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国家的权力,甚至是领主的权力都无法直接影响到下属的农村地区。德意志王国的国王们只能通过“巡游制”来管理自己的领土。由于外族入侵,大量村庄被纳入庄园之中,使得中世纪德意志地区的乡村组织有了基本的框架。长期的战乱促使庄园体系扩展,农民出于自身保护的需求不得不接受庄园制度的管理。在中世纪社会中,按照基督教会的理念,人被分为专门从事劳动的农民、从事军事的贵族以及从事祈祷的教士,中世纪中期教会的改革也深刻影响到了村庄的地位。

——摘编自陈若毅《中世纪中晚期德意志乡村组织的变迁》

材料二   明中叶,广东福建地区为了稳定地方局势,转变地方风气,在地方社会中进行了大量的社学建设,成为国家统合东南边疆、加强其对地方社会控制力的软性工具。弘治十七年,正式将儒家日常礼仪列入社学教学内容,对社学童生进行礼仪教育。这种转变意味着明代社学的政治教化模式,完成了由“重法”向“重礼”的转变。通过社学教育,使得国家意识形态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基层社会,以达减少诉讼,端正风俗的效果,最终巩固国家在地方社会的统治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明中叶闽粤地区的儒学事业逐渐步入正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儒家知识分子。

——摘编自张昂霄《明清闽粤地区的社学与地方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乡村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乡村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世纪欧洲与明朝在乡村治理上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理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关注城乡贫困居民生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何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成为当时城市治理的重大问题。……在伦敦,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为了改善普通劳动者的住房条件,商人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姿发起“模范住宅运动”;盖起了成排的大杂院房屋,虽然拥挤但比较卫生,低价出租给劳动者。……1875-1876年,伯明翰通过立法清除贫民窟,(市长)张伯伦下令拆除了17公顷的贫民塞进行开发,这个项目由城市资金承担。……在利物浦,市政会1840年颁布了《关于调整利物浦房屋建筑的条例》,1842年颁布了《利物浦建筑法》,对居民住房和建筑物提出了一些要求。

——摘编自任其怪、吕佳《从住房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看近代英国的城市治理》

材料二:1951年以后,英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救助法国民卫生服务法等,进一步完善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

——摘编自刘家庆《现代西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思考》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设立了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保障体系。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和1960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了农业合作社对于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要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五保”制度,后来又扩展到保住和保医。1994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确定了“五保”供养赡养的具体规定和内容,从此“五保”制度走向规范化和社会化的道路。

——摘自陆月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与改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英国出现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二战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村“五保”制度实施的社会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多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十多个。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在60个以上,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至南宋增至300余种,大致可分香料、宝货、药材、矿产、燃料、纺织品和动植物初级制品等几大类;输出商品以手工产品为主。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市舶收入(官府的进口税)为三十万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为二百万缗。开创出一个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并基本上垄断了中国到印度的航运。

——摘编自《简明中国经济史》与金开诚《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宋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以及社会观念变动的表现。
9 .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西贩之地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被郡、敦煌郡等;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 和迁去开垦土地。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是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伟大典范。孝文帝下诏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都是旨在学习吸取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孝文帝的封建化改制对于鲜卑族和汉族来说,都有无可置疑的历史进步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积极影响。
10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帝国霸业》

材料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辏并进而归命天子。……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

——(西汉)贾谊《治安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归纳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贾谊的主张被汉武帝的哪一措施所实现?这一措施的作用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