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康熙帝在《御制三角形》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康熙帝的说法立即被士人所理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积极响应,“《御制三角形》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这说明(     
A.康熙帝对西方科学甚为推崇B.清代上层人士中天朝上国观念尚未摒除
C.西方科学的源头是中国科技D.西方科学已经被清代上层人士普遍接受
2 . 【中国古代历史学】

材料一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命子迁》中曾语重心长地执迁手而泣曰:“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史记》撤除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国春秋”的藩篱,打通了历史脉络,创建了纪传体的史学范式。

—摘编自徐杰舜《从<春秋><史记>:中华民族历史链的视野》

材料二   就“正史”而论,有八部出在唐代,如《晋书》、《梁书》、《陈书》,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若再加上五代及宋人编纂的《旧唐书》《旧五代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则唐宋时期所修正史占二十四史的一半。……隋唐至宋编纂了各种大型类书和地志,包括《北堂书钞》《元和郡县志》以及南宋郑樵的《通志》等,将诸多传世文献和史料分类编排,给创作诗文和应对科考带来便利……唐代创立了一套体制性规定,从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到实录、国史等不同阶段当代史料整理和史书的编撰,都有规范的程序。史馆出现后并不禁止私家修史,《通典》《史通》等史学巨著,也都是私人著作。经世致用的中国史学发展到唐宋时代,尤其强调“会通”。所谓“会通”,需要史学知识的积累,也需要从历史走向当代、走向未来的宏大视野。《资治通鉴》是唐宋史学经世致用的典范之作。

——摘编自张国刚《唐宋经世史学之新高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记》的写作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史学发展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女学宏开”

材料一   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节录)(1897年)

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岂不然哉!……区区一学,万不裨一;独掌湮河,吾亦知其难矣。然振二千年之颓风,拯二兆人之吁命,力虽孤微,乌可以已?夫男女平权,美国斯盛;女学布濩,日本以强。兴国智民,靡不始此。三代女学之盛,宁必逊于美、日哉?遗制绵绵,流风未沫。复前代之遗规,采泰西之美制,仪先圣之明训,急保种之远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陈平原、夏晓虹编注《图像晚清珍藏本》

材料二   下图为1907年北京《日新画报》登载《不开通》的图文

“甘石桥第一女学蒙养院,每日下学时候,街上人挤了个满儿,简直的过不去人。看学生虽是好事,可也别妨碍交通呵。可是该处守望的,也该竭力的劝劝才好。

   
请你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女学宏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4 . 宋人云:“自唐以来,进士皆为知举门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宋太祖)开宝六年,下第人徐士廉挝登闻鼓,言久困场屋。乃诏入策进士,终场经学,并试殿庭······御试进士不许称门生于私门,一洗故习,大哉宏模,可谓知所先务矣。”这说明宋代科举(     
A.应考资格较宽松B.录取率明显上升C.公正性有所提高D.考试科目多元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以懋迁(贸易)有无,平物价,济急需;有益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相表里。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是商贾具生财之大道,而握四民之纲领也。商之义大矣哉!

——1894年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夫富国之法有六: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舟,曰开矿,曰铸银,曰邮政。

行此六者,国不患贫矣;然百姓匮乏,国无以为富也。中国生齿,自道光时已四万万,今经数十年休养生息,不止此数。而工商不兴,生计困蹙,或散之他国为人奴隶,或啸聚草泽蠹害乡邑,虽无外患,内忧已亟。夫国以民为本,不思养之,是自拔其本也。

——康有为《公车上书》

夫今已入工业之世界矣,已为日新尚智之宇宙矣,而吾国尚以其农国守旧愚民之治与之竞,不亦俱乎?……去愚尚智.弃守旧,尚日新,定为工国。

——1898年康有为《请励工艺奖创新折》


联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康有为的“富国”之法。
2023-10-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若夫申、韩、商鞅之为治也,持拔其根,芜弃其本……凿五刑,为刻削,乃背道德之本,而争于锥刀之末,斩艾百姓,殚尽太半,而忻忻然常自以为治,是犹抱薪而救火。”

——摘自《淮南子》

(注:《淮南子》为西汉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于公元前139年献于即位第二年的汉武帝)

韩子不向民主主义去提倡,何耶?韩子亟于救韩之亡,思以极权振起,此其所以不言民主也……秦国强暴,韩与秦为近邻,秦人割其土地,夺其资源,奴其人民,侵略无已止……当时,六国之天下,唯韩子一人独延两间生气于衰绝之余,其有功于造化者大矣哉!

——摘编自熊十力《韩非子评论》(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叶)

材料二   “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

——摘自《商君书》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摘自《韩非子》

材料三   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淮南子》和近代学者对法家思想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者评价提出的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家思想对当今国家治理的价值。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海各口,门户洞开,已为我与敌人公共之地。值此时局,似觉防无可防矣。惟交涉之事日繁,彼族恃强要挟,在在皆可生衅。自有洋务以来,叠次办结之案,无非委曲将就。至本年日本兴兵台湾一事,屡饬各疆臣严密筹防,调兵集船,购利器,筑炮台,一时并举,虽未即有把握,而虚声究已稍壮。该酋外怵公论,内慑兵威,乃渐帖耳就款,於国体民情尚无窒碍,未必非在事诸臣挽救之力……夫临事筹防,措手已多不及;若先时备豫,倭兵亦不敢来,乌得谓防务可一日缓哉!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拆》

材料二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向清政府提出筹办海防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防建设与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不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2024-05-26更新 | 13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针对中国革命,梁启超认为“然则中国之能救与否,惟视人民之能为要求、肯为要求与否以为断。夫彼毫无政治智识、毫无政治能力者,不知要求为何物,不知当要求者为何事,固无冀焉矣”。在此,他强调(     
A.推行暴力革命B.实施民主共和C.提升国民素养D.建立君主立宪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末清初,有名医吴有性、戴天章、刘奎,皆以治瘟疫名。有性推究病源,就所历验,并著论制方,一一辨别。古无瘟疫专书,自有性书出,始有发明。戴天章好学强记,尤精於医。其论瘟疫,一宗有性之说。为人疗病,不受谢。乾隆末,刘奎著瘟疫论类编及松峰说疫二书。又以贫寒病家无力购药,取乡僻恒有之物可疗病者,发明其功用,补本草所未备,多有心得。所著书流传日本,医家著述,亦有取焉。

——摘编自《清史稿》卷五百二

1907年前后,医学家丁福保将“传染病”称为新事物,“自新事物逐渐发现,而传染病之见解,逐渐超于新方面矣”。激进人士甚至产生了“欲强国必先强种,欲强种必先研究卫生,欲研究卫生,必先注意传染病之卫生为最要。中国医道晦盲,卫生一道不讲求,数千年于此”。1910年丁福保撰写《急性传染病讲义》,介绍这门学科产生的由来、代表人物以及新知识的内容。在其影响下中医界迅速接受了“细菌学”和“传染病”的学说,并把它纳入中医学知识体系中。

——摘编自高晞《疫病的现代性:从“瘟疫”到“传染病”的认知嬗变》

(1)根据材料,概括四位名医在医学上的贡献,并对他们予以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医学自我革新的社会意义。
2021-12-27更新 | 1985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严复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认为当今中国所患者为愚、贫、弱三者,故当务之急乃“愈此愚、疗此贫、起此弱”。“是以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他很看重体育,认为,“今者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他敏锐地意识到国民体质不单纯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更是一个与社会发展和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关于德育,严复认为德育的目的是教育国民去奴性,讲民主。“欲进吾民之德,于以同力合志,联一气而御外仇,则非有道焉使各私中国不可也”。他批评八股科举具有三大害处:“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其破坏人才,国随贫弱”。同时,严复对张之洞等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也进行了批判。“中国所本无者,西学也,则西学为当务之急明矣。”严复批评了清末学部对教科书未能及时重视,而任凭坊局随意出售教科书的状况。他主张改国定制为审定制。

——摘编自王艳玲《论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的理性色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教育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严复的教育救国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