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家思想文化发展脉路清晰,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文化内化为一种人文品格,深深积淀在国人的精神血脉之中,可以说,儒家思想文化一脉相承。儒家思想文化基因之所以能够流传,一个内在的原因是,在每个关键时刻都不乏儒家思想文化自觉者和自信者。儒家思想文化的开拓者们以他们独有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留下了他们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轨迹,弘扬着刚健自强的思想文化主旋律。

——摘编自刘维民《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番薯最先传到了菲律宾,在当地广为栽种,因而为了让与其贸易的褊建商人所熟知,这些商人在明末把它引入福建种植,“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田,遮则长乐、福清皆种之”。后来,番薯从福建传入江浙,广泛种植,接着在其他地区也推广开来。花生,又名落花生,最早在福建引种。到了清代,花生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大约16世纪末和17世纪前半期,已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到墨西哥和秘鲁侨居经商或做工。由于他们是从福建月港经由马尼拉辗转而来的,因而被称为“马尼拉华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福建籍移民。据估计,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或“唐人城”。

——摘编自林国平《闽人与海外农作物的传入》

提取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20世纪20年代初曾两次率兵讨伐陈炯明叛军,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嘉许。1926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这一时期邓演达特别强调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主张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为耕地农有,第二步为土地国有,最后实现社会主义。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爆发后曾分别著文谴责蒋介石、汪精卫、并与宋庆龄等展开反蒋活动。后游历欧洲,探寻各国实际情况以寻找对中国革命的启迪。1930年在上海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表示要推翻蒋介石的反动政权,继续完成孙中山的革命事业,邓演达担任总干事。19311129日晚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南京,终年36岁。

——摘编自王夫玉《邓演达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演达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演达做出历史贡献的时代背景。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年12月25日,苏联出兵阿富汗,导致了历时近十年之久的阿富汗战争。苏联却在阿富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苏联派往阿富汗的作战人数明显不足,苏军所采用的大规模进攻战术无法适应阿富汗的山区地形和圣战者的游击战;苏联扶植的傀儡政权无法实行有效的国内统治,阿富汗的政治体制根植于伊斯兰教义、阿富汗历史和部落传统,并不具备走苏联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条件;苏联出兵阿富汗,给本国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花费达每年50亿卢布(相当于82亿美元)。苏军未能及时地从战争中脱身,不得不在阿富汗打一场长期的消耗战,这给苏联带来了非常消极的影响。早在1985年4月,作为苏共中央总书记顾问的阿尔巴托夫就指出:“如果目前的形势再拖它几年,其代价将是十分巨大的……从一场你无法赢得的战争中撤军总是困难和不愉快的,但如果撤得太迟,将更糟。”

——摘编自李琼《漫长而艰难的退场: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刍议》


(1)概括苏联欲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
(2)分析苏联未能及时从战争中脱身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清律例》年久失修,故删改《大清律例》是沈家本等人受命修律的重要任务,这也是中国法律变革的重要一步。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订法律馆正式开馆后,沈家本等人即着手修律,其任务主要有四项,即删除、修改、修并、续纂,提出修改刑律的宗旨是“改重为轻”,依此宗旨,亟应删除的重法有三项:一是凌迟、枭首、戮尸;二是缘坐(连坐);三是刺字。获清廷准允,删除一项完成,总计三百四十五条。

这一时期,刑事法律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是《大清现行刑律》草案的出台,1910年5月,清廷正式颁布《现行刑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修订法律馆编成《修正刑律草案》(即《大清新刑律》总则部分),十一月全部完成。由于新刑律与原来的《大清律例》差别很大,引起不少官员与士绅的反对。宪政编查馆折中两派意见,将《修正刑律草案》核定为《大清新刑律》,且将“附则”改为“暂行章程”,于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提交资政院表决。沈家本等人主持的清末法制改革无疑是中国传统法律现代转型的关键举措。

——摘编自李在全《清末修律制法述略》


(1)概括清末法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分析清末法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华佗生活在东汉末期,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他从小就刻苦钻研学问,尤其喜爱医学和养生之法。后来,他去徐州游学,拜名医作老师。经过不断努力,华佗在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和针灸科等领域都有所建树。

华佗的外科医术尤其高明,因而被后世尊称为外科的祖师,麻沸散是他为实施外科手术而发明的。华佗治病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找出病源,再对症下药,而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华佗还懂得用心理疗法来治疗疾病。华佗因医术高明,曾经沛国的相陈圭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聘请他去做官,华佗都拒绝了。华佗在今山东、江苏一带行医,为百姓治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如今,江苏徐州还有华佗墓,安徽亳州还有华祖庙。华佗认为,人应该坚持体育锻炼,以此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他常用“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这两句话来说明自己的思想。根据这个原则,他创编出“五禽戏”这一体育活动。

——摘编自天一《扁鹊、华佗、孙思邈:中国古代三位杰出的医学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佗在医学上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以华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医学家的精神品质。
2022-05-1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社会的治国理念丰富庞杂,是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的智慧结晶。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明理学、阳明心学,古代中国的思想家、政治家为国家治理贡献了自己的治国智慧。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依据时代变迁和社会特点,选取适合自身的治国理念。这些治国理念承袭发展、相互借鉴,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

——摘编自杜俊杰《论古代中国社会的治国理念》

材料二: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以承认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为起点,延伸发展并解释人类社会形成和运行的规则。同时,为了解决伴随着社会状态而来的各类日益复杂化的冲突与纠纷,避免人人自危的“丛林状态”,人们谋求以契约的方式出让部分自身的权力来形成公意并以此来组建政府,通过政府来维护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平等与秩序,并处理相应的公共事务,从而使个人在社会状态下获得安全与便利。国家、法律等概念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诞生并发展。随着再进一步的深入,人们就需要探索用何种方式能够长久地维系政府的正常运转以及整个社会状态的稳定与发展等问题。西方政治思想认为,承认并维护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民主制度,与承认和维护个人基本权利的民主化意识形态是最佳的选择。

——摘自孟庆锋《浅析西方政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比,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不同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次冬奥会见证的是中国冰雪梦,也是中国体育强国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顾拜旦(1863-1937)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出生在法国,通过亲自考察,他敏锐地认识到,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同时也给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诸多方面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威胁,他对古希腊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印象深刻,从英国教育所推行的古典教材、竞技运动和伦理道德综合培养的体制中受到启发,认为重建希腊文化中最成功最受重视的特性“发展肌肉以为道德教育之基础”,而“英、美的青年教育使人更具朝气,是因为在他们的教育课程中包括有体育和竞技运动”,由此顾拜旦开始了他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征程。在顾拜旦的努力下,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雅典成功举办。

——摘编自杨向东、张雷梅《顾拜旦与张伯苓的奥林匹克思想》

材料二   张伯苓不仅是著名教育家,亦是中国早期奥林匹克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在探索救国强国的道路上确立了“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的体育教育理念。后来张伯苓回在天津办学校后,更加注重体育教育,将体育教育放在教学方针之首,主张在校学生每天下午四点之后要到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南开大学创办以来,规定学生要修满相应的体育学分才准予毕业。

——摘编自谢腾辉、闫涛《张伯苓体育教育思想探析》

材料三   中国奥委会已决定派团参加今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这是新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全面参加奥运会,是中国体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今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同1932年我国历史第一次参加的第十届奥运会同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时隔五十二年,两渡重洋,令人感到格外有意义。

——《人民日报》1984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兴起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伯苓的体育主张并分析其致力于体育事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中国参加并举办奥运会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须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前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

——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以前济贫助困主要由宗教机构承担,至唐代政府开始介入,宋朝官办救济机构是这一进程的继续。嘉裕前京师有福田院、地方有广惠仓,贩济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元符元年宋廷正式确立居养制度,并在全国推行。南宋后,居养制萎缩。漏泽园制度正式形成于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但官府出钱买田,安葬无主尸骨的做法,真宗、仁宗和神宗时期即已存在,只是尚未形成制度和规模。两宋之际,漏泽园多遭废坏。绍兴十四年在朝廷的督促下,漏泽园在各地逐渐恢复起来,终南宋之世延续不废。医疗救济包括平时的疾病救治与春夏爆发疾疫时的医疗救济。基于贫困人口的季节性处境,宋朝每年都要进行春夏救疾、冬春救饥及冬季救寒的季节性救济工作。

——摘编自段惠青《宋朝贫困救济问题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推行社会救济和扶贫政策。1978年以前的扶贫工作是与社会救济相结合的,并以地方试点为主。1978年正式划定了农民贫困标准,第一次将扶贫工作从农村救济中分离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以救济为主的“输血”式扶贫可以缓解农民暂时的生活困难,却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1986年以后,国家确定了新的扶贫方针:变“输血”为“造血”,变救济为开发,逐步形成了集行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亿万农民告别了贫困和饥饿,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新生活。扶贫开发,成为中国政府解决贫穷问题的伟大创举。

——摘编自王瑞芳《告别贫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扶贫工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贫困救济制度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救济制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社会救济和扶贫政策的阶段性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党扶贫工作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