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3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柏林会议后,得到政府或非政府力量授意的西欧商人、探险家、传教士等纷纷进入非洲酋长或国王的“牛栏”和“王廷”去获取协议,只要有协议,无论非洲人接不接受,这些力量均可以去践行其在非洲的牟利行动。材料意在说明,柏林会议(       
A.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B.加速了欧洲殖民非洲的进程
C.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冲突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7日内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公元1219~1260年,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此外,还有不少阿拉伯建筑师来华,在各地修建清真寺,同样中国的纺织、陶瓷等手工业技术人员也向西迁徙,到达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地。这说明(     
A.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向东转移B.战争有效促进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C.实用技术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D.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区域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史学家提出:鉴于印度与东南亚、中国、日本等早就有了海上的联系与交往,印度与波斯、阿拉伯、东非等也早就有了海上的联系与交往……这条新航路便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的文明中心和大的文明区域通过海上联系起来。这条“新航路”的开辟者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麦哲伦D.哥伦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1715年到1789年,法国获得特许出版的图书共31716部,默许出版的共12610部。其中宗教书籍从18世纪初占出版书籍总量的近1/2,降至18世纪80年代的1/10,填补它空出份额的是代表世俗文化的科学和艺术类书籍。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法国(     
A.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B.工业革命刺激出版业发展
C.启蒙思想社会影响力扩大D.科学革命加速了社会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新航路开辟之后300余年的东西方贸易中,西欧处于明显的劣势,这对西欧工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同时也刺激了西欧工业不断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商品竞争力。该材料有助于我们理解(     
A.新航路开辟导致西欧贸易逆差B.东方在新航路开辟后获利较大
C.东方生产方式整体上优于西方D.西方开展机器生产的外部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开始建设公民共和国,意大利人文主义运动逐渐转变为民众广泛参与的政治运动,佛罗伦萨人民开始一系列“争取城市自由的斗争”。在佛罗伦萨与米兰的战争压力下,佛罗伦萨各个阶层上下一心,抛弃矛盾,一致对外。1428年,布鲁尼也在与米兰作战牺牲将士的葬礼上描述了佛罗伦萨公民的自由和美德。15世纪初开始,当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思想被移植到佛罗伦萨时,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便不再满足于中世纪“禁欲”的宗教思想和古希腊斯多葛学派“避世”的个人理想,开始追求人的积极生活和尘世价值。

——摘编自张琦《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的政治思想变革》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伦敦“充满盛景和表演,富含视觉象征,并提供一种几乎令人窒息的快乐与危险、荣华与肮脏、兴奋与恐惧共存的多样性”。在16世纪初,伦敦的产业结构开始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城市手工业为主转变,海外贸易的增加扩大了英国在欧洲甚至全球的影响力。虽然伦敦卫生条件和治安状况仍然很差,但参事议政厅仍坚持对城市管理施加影响,这座城市已经出现了现代性的萌芽。

——摘编自刘岩《文艺复兴时期的伦敦与英国戏剧的职业化》

材料三   培根在《新工具》中指出,虽然经过文艺复兴和科学文化发展的洗礼,但伦敦好多大学“一切习惯、制度都是与科学的进步背道而驰的”,“在这些地方,一般人的研究只是局限于也可说是禁锢于某些作家的著作,而任何人如对他们稍持异议,就会径直被指控为倡乱者和革新家”。

——摘编自尚梦杰《英国欧陆游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4—15世纪佛罗伦萨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简析“伦敦出现现代性萌芽”所面临的时代环境,并从思想解放的角度简析其影响。
7 . 17世纪初,茶叶作为“馈赠宫廷高官的礼品”在英国上层社会逐渐流行,并形成一套繁杂、攀比的“下午茶”礼仪。18~19世纪时,“我把茶壶坐上吧,你一定得喝一杯茶”成为英国家庭接待客人的常用语;此外,小说中也大量出现反映市井生活的“非正式的英国茶会”。这一变化(     
A.得益于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B.表明物种交流改变了社会消费习惯
C.折射出政治民主化影响社会生活D.根源于殖民扩张提高民众消费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A《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阿拉伯文学具有独特性
B玛雅人发展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阿兹特克人农业的特点之一是“浮动园地”;印加人建造彰显高超建筑艺术的马丘比丘城古代美洲文明呈现多元特征
C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慕府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D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俄罗斯继承了拜占庭文化
A.AB.BC.CD.D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从公元2世纪中叶起,罗马皇帝为了获得兵源税款,允许大量的日耳曼人进入帝国领土,并把他们迁移到帝国境内人口稀少的地区。日耳曼人的整个部落,都带着妻子儿女和全部家当,登上征途。4至6世纪的大迁徙运动,日耳曼人占据罗马帝国的领土,以征服者的姿态,建立王国定居于此。日耳曼人的大迁徙给欧洲社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他们建立的各王国,尽管大小不等,但都是在摧毁罗马当地奴隶主政权后建立起来的,他们本身所固有的一些传统,恰恰构成了建立西欧封建社会所必需的因素。

——摘编自张淑清《日耳量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

材料二印欧人主要靠畜牲为生,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迁徙成为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约从公元前3000年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向外迁徙,形成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他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部原因。

——摘编自麟剑《人类源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耳曼人迁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耳曼人迁徙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欧人迁徙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卡德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中使用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种楔形文字,起源于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完全废止于公元1世纪左右。目前发现最早的阿卡德语铭文,属于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700—前2400年)。约公元前2300年,阿卡德王萨尔贡征服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各城邦,并开始用楔文符号书写阿卡德语。此后,阿卡德语和苏美尔语同样成为两河流域地区的通用语言和文字。到巴比伦第一王朝时(公元前18世纪),由于美索不达米亚涌进了大批说塞姆语的阿摩利部落,阿卡德语言和文字完全取代苏美尔语成为两河流域的通用语文。公元前2千纪后半叶,阿卡德文字成为近东各国书信往来中的通用的外交语言文字。埃及法老和亚洲各国王们往来通信都是用阿卡德文字写成的,埃及王廷一定有懂阿卡德语的翻译。

——摘编自刘文鹏主编《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材料二   公元前3千纪,苏美尔地区的交流仅限于城邦之间,至多扩展到伊朗高原,苏美尔语成为相关地区的通用语言。公元前2千纪前期,从地中海东岸到伊朗高原,各国交流频繁,古巴比伦语成为通用语言。公元前2千纪后期,西亚北非地区国际交流体系形成,助推阿卡德语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

——摘编自国洪更《古代西亚通用语言的形成与演变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卡德语形成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分析古代西亚通用语言形成的意义。
2024-06-0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