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关于汉武帝时期尊儒政策的描述

①司马迁

《史记》

司马迁曾问学于董仲舒,其在《史记》中记载:(董仲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②董仲舒

《春秋繁露》

其中多篇以“阴阳”或“五行”命名,如《五行对》《五行之义》《阴阳位》《阴阳义》等,除阴阳家外,董仲舒思想又杂有道、法、墨等成分,如道家的顺应天道、清静无为,法家的君尊臣卑、循名贵实,墨家的天志、尚同、明鬼等,均被董仲舒吸收改造。

③吕思勉

《奏汉史》

‘诸子十家,惟名、墨二家无秦、汉人著述;《兵书略》中《兵阴阳家》及《数术略》《方技略》各四家,有无秦、汉人著述不明;余率皆有,或颇多。”又根据《史记》《汉书》,《三国志》探讨诸子百家在秦、汉传承,指出:“秦、汉之世,百家之学,见于《史》《汉》《三国志》纪、传者如此,合《汉志》所载之书观之,诸(子百家)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章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

④蔡元培

《中国伦理学史》1910年出版

“我国伦理学说,发轫于周季。其时儒墨道法,众家并兴。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言始为我国唯一之伦理学。”这是目前所见比较早而确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始出处。

材料二   以下是普通高中不同版本教材中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述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历史必修3》(2004年岳麓版)

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中外历史纲要(上)》(2019年人教版)

依据材料一,对材料二中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述的调整,做出合理的解释。
2 .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

——《清史稿》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简要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2017-12-15更新 | 46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恩格斯
材料二: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也。
——列宁
材料三: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
——土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并说明其原因。
4 .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李沆是个节俭的宰相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2017-04-01更新 | 116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5 . 不同时期的教育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教育弟子有四个主要内容,“文、行、忠、信”。在文、行、忠、信里,文虽放在第一位,但行、忠、信却大都属于道德品质教育,实际上德育占有主要位置。孔子经常教导他的弟子要学礼,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他认为“学礼”是学习做人处世的根本。……他要求弟子首先做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人,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此外,还在郡国兴办学校,亦以“五经”作为教材教授学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并简要评价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
(2)材料二体现了汉代教育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教育起步时呈现的特点及其成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