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余粮收集制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其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摘编自统编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后创造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试分析这个政治制度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王绍坊著《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1972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周恩来同尼克松举行会谈。……197812月,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72年,刚刚出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应周恩来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1》必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3 . 路线示意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不同时期的商业贸易路线



14世纪欧亚间商贸路线图                           


1500年以后欧洲商队的贸易路线图

——以上地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纲要下和选择性必修3


请回答:
(1)结合所学,指出与图1相比,图2的欧洲贸易有哪些变化。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850年前后的世界贸易路线示意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2023-07-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普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

材料五   他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教版必修3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的思想主张。
(2)材料三的主张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3)材料四中朱熹是怎样发展孔子的仁学的?应如何理解他所说的“正君心”?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五中三位思想家“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内容。
2021-04-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五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在西欧出现的一体化运动蓬勃发展。鉴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在欧洲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和战争复仇主义的危险依然存在,美国政府以杜鲁门主义的发表为标志,主动插手欧洲的战后重建,支持欧洲一体化。美国希望西欧国家能按照美国模式一——联邦制进行欧洲一体化,建立欧洲合众国,实现自立、自助和共同发展,成为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支撑点,减轻其负担。

——摘编自张福财《关于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问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关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材料三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格局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及其影响。
(3)根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2021-02-0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6 . 人民版必修三说“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他在1902年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到了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人教版必修三则说“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真谛,人教版和人民版的叙述不矛盾
B.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人教版和人民版的叙述矛盾
C.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人教版错误
D.梁启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人民版错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清朝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摘编自《历史(Ⅱ)·必修》(人教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三个特点。
2020-07-2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19世纪后期,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登上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人教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中的“蒸汽大王”与“电力的火花”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哪两个时代?与此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固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此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英国修建了近万千米的铁路,把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
(3)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的动力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铁路的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2020-04-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柳邕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为着重犯,中日关系发展,必须以史为鉴,才能够面向未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5年,日本的吉田松荫公开宣称:“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1887年,日本制定的《清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之成为数个小邦国。”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

材料二:(田中奏折)还明确提出了侵略步骤:“寓明治大帝之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既已实现,惟第三期灭亡满蒙,以及征服支那领土,使异服之南洋及亚细亚全带,无不畏我仰我鼻息之云云大业。尚未实现,此皆臣等之罪也。”

——摘编自《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英美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而战局……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朕欲忍其所难忍……以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1945年《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制定《清国征讨方略》的根本原因。指出日本在19世纪末的扩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华是怎样逐步实施第三期目标的?面对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天皇停战诏书这对当今日本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2019-06-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