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第一时间,中国知识界就做了相关的报道和研究。从那以后,就一直没有中断。至今已有100多年。这100多年的研究史出现了4个高潮时期。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以民生主义来解读“新经济政策”,弥合了双方的理论差异。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积极响应这一政策,指出其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抽象原理和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第二次高潮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借鉴“新经济政策”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刘少奇提出过渡理论,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不要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三次高潮在20世纪80年代,以杨承训为代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这条主线,分析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多种经济成分、引进外国资本、改善上层建筑等一系列问题。第四次高潮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很多学者从现代化、俄国历史整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角度来研究,视野更加宏大。

——摘编自《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研究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指出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对“新经济政策”形成两种解读的出发点。
(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学者对“新经济政策”研究的视角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2024-05-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信息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明)太祖平吴(张士诚所建政权),尽籍其功臣子弟庄田入官。后恶富民豪并,坐罪没入田者,皆谓之官田。”官田不许私自典卖。洪武十二年以前苏州府共有官田四万六千七百八十四顷,内宋元官田二万九千九百二顷占65%,抄没田一万六千三百一顷,占35%。此比例在江南各地具有一定的典型。洪武十三年,苏州一府,秋粮二百七十四万六千余石,自民粮十五万石外,皆官田粮。

——据《明史》、《苏州府志》

材料二   国家将自己控制土地的使用权出租给无地农民,农民租种官田所要负担的租税,就是所谓的“官租”。官田多由贫民佃种,民田多归豪右所有。官租重,民税轻。如按照官田在全部耕地中所占比率来排序,分别是:最高松江府85%;苏州府63%;镇江府32%;应天(江宁)府29%;嘉兴府27%……赋税最重的苏松二府,恰好是官田比率最高的区域,由此也可看出官田数量与赋税之间,存在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摘编自王良镭《明代江南重赋问题小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初江南地区官田的来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初江南地区官田租重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的航海探索

公元前1100至前900年,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从台湾出发并定居在偏远的大洋洲。

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并沿西班牙海岸航行。

742—745年,中国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

12世纪末13世纪初,阿拉伯人在印度洋海域进行航行贸易。

1405—1430年,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到达美洲。

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

1594—1597年,荷兰人巴伦支到达北冰洋地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尺度,对世界历史上的航海活动进行阶段划分,并做出合理解释。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了,而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任何其他补救办法可以自救吗?要自救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我们宣布,准备好你们的武器,组织起你们的力量,然后就开始干吧,这样,他们就无法拒绝你们的要求了。

——摘编自《提拉克,他的著作与讲演》

材料二   一战也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国际政治生活,帮助他们熟悉军事技术装备和新式武器,使他们开阔眼界,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关于民族自决原则的声明,也使殖民地人民民族自决意识和民族独立观念大大强化⋯⋯同时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摒弃沙俄的帝国主义对外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和奴役,取消沙皇政府与中国、土耳其、伊朗等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

——摘编自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材料三   二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解构走向重构的转折点⋯⋯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持续推进的民族独立浪潮与遍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相呼应,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到90年代,185个联合国成员中,战后独立的国家占了多数,以这些国家为主体形成的“第三世界”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印度为代表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动该时期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的变化。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治理黄河大事记

时间

措施

1954

黄河下游春季修堤工程全面开工,河南、山东两省各工段上堤的民工共达五万多人。

1955

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的决议,这是中国唯一一部经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审议通过的大江大河流域规划。

1960

黄河流域各地水土保持全面开始,水土流失治理发展为一村一组合作成片治理,还出现了一乡一县,或几县大联合的场面。

1981

山西河曲农民苗混瞒率先在新尧沟250亩小流域内进行承包治理。一年半的时间里,他造林整地140亩,栽梨、枣等经济树55亩,沟底打坝4座,收入达到2750元。

1983

“户包”治理小流域这一创举,很快得到了中央支持,党中央及时发了简报,明确承包期可以延长、转让、继承。

1993

《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正式由国务院颁布,之后水利部又陆续出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规定》等行政规章。

1994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启动,在项目区内改良农田、植树造林,并进行交通道路、文教卫生、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2003

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和西安黄河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建成,开发了水土保持信息服务、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管理等运用系统,初步实现了水土保持信息的传输、管理、查询与共享。

——摘编自项晓光等《黄土高原60年水土保持的治理与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中国的黄河治理”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3-09更新 | 327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2·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

1992年是一个新阶段的起点,给人们留下了太深刻的记忆,以至于后来在很多人的回忆中,这一整年都是春天,全国掀起了一股“经商热潮”。1992年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1000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全国100多万官员造访深圳,深圳市政府接待办最多时曾同时迎来60批考察团。

从1992年2月开始,北京就以每月新增2000家公司的速度递增,比以往的增长速度提高了2~3信;有着“中国硅谷”称号的中关村,这一年也迎来了大爆发,科技企业从上一年的2600家,只用一年时间就冲到了5180家。

1992年,百万股民可谓热情空前,当时就有媒体报道,在上海,原本30元一张的股票认购证,到6月初就涨至4000元到8000元一张;而深圳发行的股票认购证甚至吸引了全国各地上百万人来抢购,中国股市的雏形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

199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各行各业的发展也都活力十足。尤其是汽车工业,在这一年更是狂颜突进,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增幅超过50%。跨国公司都迫不及待地进军中国市场。在我国注册的“三资”企业已经达到8.4万家,一年时间就增加了4.7万家。当年新签利用外责协议的金额高达685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2.5倍。

——摘编自采锦源《1992年全国掀起经商热潮,股市高涨,GDP增长12.8%》

结合材料,以“1992·一个新阶段的起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3-07更新 | 23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

1908年开始,日本外务省训令在华使馆调查中国各地报刊出版情形。外务省根据调查报告,每年印出一册《中国报刊调查》,分送日本各有关部门。此项调查涉及面广、内容详细,长达三十年未曾中断。下表是1911年6月的《清国报纸调查》摘录。

地区主义备考
东北(17种)奉天<今沈阳>10种、吉林3种、哈尔滨、长春、安东、牛庄各1种改革主义(2种)
振兴实业、商业(4种)
鼓吹宪政(1种)
地方自治(1种)
《东三省日报》民政司机关报,月200元补助,三千份,各知县知州读者多,倾向排日

京津(32种)北京20种、天津12种

进步、革新主义(4种)振兴实业、商业(2种)鼓吹宪政(7种)
对日示好(3种)
《民兴报》2000分左右,近来对日友好
《顺天时报》日本资助,1902创,北京现存最早报纸,官场阅读
山东(10种)济南4种、青岛4种、烟台2种亲德(3种)
对日示好(1种)
无一定主义(4种)
《青岛时报》奉行亲德,资本3000元,德国政厅每月补助百元
上海(12种)振兴实业(2种)
立宪主义(2种)
官僚派(3种)
民党派(2种)
振兴教育(2种)
急进主义(1种)
《神州日报》万份,与孙逸仙派有关,近与袁世凯派搭上关系
广东、香港(27类)广州12种、汕头5种、香港10种革命主义(8种)
中立(5种)
立宪(3种)
无一定主义(2种)
《国事报》1906创,宪政党机关报,粤报发行最高,七千份

——摘编自周振鹤《日本外务省对中国近现代报刊的调查资料》

(1)《调查》反映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说明日本《中国报刊调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价值。
2024-03-07更新 | 24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清末各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各种教科书务必合于共和国宗旨;废止小学读经……”随后,又颁布文件明确规定了小学校需要学习的课程以及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1912年《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之高等小学课程表


——摘编自宋立会《清末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小学教育改革的历史价值。
2023-11-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娜拉出走”热引发的思考

材料一 《玩偶之家》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作品,主人公娜拉在经历一场家庭变故之后,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和自己在家中所扮演的“玩偶”角色,在庄严的声称“我是一个人”之后,毅然走出了家门。 《玩偶之家》于20世纪初被引进中国,1918年《新青年》设《易卜生专号》,刊登胡适等翻译的《玩偶之家》,当时许多作家纷纷效仿,创作了一系列《玩偶之家》型的小说和戏曲,塑造了一系列的中国式娜拉,在文学界掀起了“娜拉热”的风潮。

——摘编自李新永《浅谈易卜生对中国的影响以<玩偶之家>为视角》等

材料二   《玩偶之家》结局是开放的,最后娜拉将会归向何方,引人遐想。鲁迅和郭沫若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推测, 下图为猜测内容。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娜拉应该求得应分的学识与技能以谋生活的独立,在社会的总解放中争取妇女自身的解放。

——郭沫若《<娜拉>的答案》

(1)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文学界为什么掀起了“娜拉热”风潮?
(2)作为历史的观察者,为中国“娜拉们”的解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024-02-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1978年—19921979年两国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中美贸易从1979年的24.52亿美元增至1992年的174.94亿美元。中国在中美贸易中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中国以输出初级产品为主。中美贸易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如所谓的台湾问题及中国政治问题等都会给中美贸易额带来立竿见影的负面影响。
1993年—2001贸易总额从1993年的276.52亿美元增至2001年的804.8亿美元,美国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贸易增速始终保持正增长,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转为贸易顺差。双方在政治领域的纷争已经较少影响到双方的经贸往来。
2002年—2016中国总体关税水平不断下降,非关税壁垒得到很大改善。美国对中国的开放领域大幅扩大。中国在中美贸易中的贸易顺差从2002年的427.08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3470.4亿美元。
2017年至今基于特朗普奉行的“美国优先”战略,以中美贸易逆差为由,开启了中美贸易战,矛头直指“中国制造2025”,中美贸易波折也许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摘编自高梦浠《改革开放40年中美贸易变化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美贸易的特点。
(2)请对2017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战中国如何应对提出合理建议。
2024-01-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