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组织我们的政府,乃是我们自然的权利……让我们为宪章加冕,从而使世人知道我们是否赞成君主政体,知道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因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情况。但为了预防以后发生滥用至高权威的流弊,那就不妨在典礼结束时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

——摘编自[]托马斯·潘恩《常识》(1776)

材料二:潘恩的思想极大鼓舞了北美民众,他被称为“美国体制之父”。《人权论》是他为了捍卫法国革命的原则而作,他再次提倡普遍的个人权利,追求全面平等,认为民众不仅能够将现存政府推翻,还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订立宪法。此书一出,潘恩立刻被英国法庭以

“煽动叛乱罪”进行审判。当他热情洋溢地把该书献给“第二祖国”美国时,它并没有像《常识》那样给潘恩带来无上荣耀,其宣扬的激进民主理论在美国再也不受欢迎,他的晚年在一片孤苦凄凉中度过。

——摘编自金更兴《论潘恩的权利观》

材料三: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出现了一股为潘恩恢复名誉的热潮。在纽约、费城、波士顿等工业城市举行的盛大活动上,潘恩被冠以“人类权利的维护者”称号。1837年,美国社会为潘恩建造墓碑的募集活动并没有因为严重的经济衰退而停止,大部分捐赠数额为25美分到2美元不等,绝大多数捐献者可能并不富裕。1856年,在辛辛那提的一场纪念活动上,筹备会主席在开幕词中指出,潘恩的灵魂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和某一个时代,它会跨越重洋,穿越时空,警示我们不能让“自由”的“危机”在当今社会再度上演。

——摘编自毛琼洁《试论托马斯·潘恩政治思想及其在北美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前后是如何实践潘恩思想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潘恩形象在北美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2024-05-12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6-01更新 | 509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不仅是精美的石刻艺术品,也是研究汉代时代风貌的宝贵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类型

简介

车马出行图有的出行图中辆辆马车,高撑华盖,前有导旗,后有步卒,威风凛凛,再现了贵族阶层的排场和威仪。另有出行图车辆多是战车,驾车之马昂首奋蹄,向前直奔,驾车之人佩戴武器,面色威严。
宴飨图显示的宴饮场面,一般都实行分餐,一人一案,设宴座序由尊到卑,主宾一律跪坐,身态端正。主宾们厅堂列坐,仆人手捧酒壶站立其后,案上摆满美酒佳肴,宾主边饮美酒边赏舞乐,推杯换盏,筹交错。
乐舞图数量众多,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真实记录了当时的乐舞风韵。“乐舞百戏”里音乐、舞蹈与杂技、魔术表演相结合的场景,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

——摘编自王博灏《南阳汉代社会风貌在汉画像中的折射》

(1)南阳汉画像反映出汉代怎样的时代风貌?
(2)若要进一步探究汉代时代风貌,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请举例说明。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殖民与民族文化复兴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前后,总督威廉·本廷克推行的教育改革措施深受“安立甘派”的影响。“安立甘派”认为印度文化是迷信粗野的,必须让英国文化取而代之。“安立甘派”的托马斯·B·马考莱在其1835年的《印度教育备忘录》中主张在印度大力推行英语教育,认为“必须尽最大努力,在我们和被我们统治的亿万印度人之间造就一个中间阶层,这些人的血统和肤色是印度的,但其品味、观念、道德和才智却是英国式的,再由他们用印度的语言将西方的科学知识传播给最广大的普通民众。”

——摘编自莫传笈《英国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的帝国形象》

材料二   提拉克(1856-1920)曾接受英式教育,创办宣扬民族主义的报刊。他继承了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以来的历史神话,把雅利安的文明推远几个世纪,把英国统治以前的时代描写为一个神光朗照的、统一的黄金时代。提拉克认为,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统一就是依靠宗教信仰而得以维持的,任何政治行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的“达摩罗阁”亦即神法或宗教法则的统治,所谓爱国主义、民族自治等都是宗教达摩(即神圣的宗教职责)的应有之义。提拉克强调在殖民统治面前无所作为就是背弃自己的达摩,就是怯懦行为,这是神所不齿的。

——摘编自欧东明《浅论印度民族主义意识的确立》

指出马考莱与提拉克对待印度文化的不同态度,并予以阐释。
5 . 时代塑造青年,青年创造历史。在社会变迁中,共青团活动都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共青团的主要活动(部分)

时间共青团活动
1954年在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地上诞生了全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活动是以提高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1955年团中央发出《关于组织青年参加边疆建设问题的一些意见》,广大青年热烈响应号召,迅速掀起一个全国性的垦荒热潮。
1957年党中央要求共青团“团结全体青年积极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以便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共青团积极响应
号召,带领广大团员和青年积极地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各项事业中。
1963年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广大青年提出了“像雷锋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口
号,此后学习雷锋活动的持续开展,一直延续至今。
1983年共青团在企业团组织和青年中开展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五小”智能杯生产竞赛活动。
20世纪90
年代以来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共青团主要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和青年文明号活动等活动。

——摘编自李星《浅析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活动及其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以“时代的青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1-15更新 | 401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4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的转型下面材料是高三历史学习小组对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所搜集的史料。

【总纲】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PART1被动开放

PART2经济起步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此外,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随着一战的结束,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PART3政体变革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PART4思想解放

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竞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根。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1906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廉,令人神旺……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1)根据研究主题,请你补充与被动开放有关的四件历史事件。
(2)对于经济起步阶段而言,结合所学,分析经济起步苦难的原因。
(3)“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胜利”结合所学与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简析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并思考这个史实能否为主题提供可靠的依据?如不能,请说明原因。
(5)四个阶段的材料收集完成后,老师对他们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此时你身为老师,请为他们问题研究提出两条建议。(可从史料类型、研究角度等方面)。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宣传口号

提出时间口号
1949.10.03“拥护共同纲领”“拥护中夹人民政府”“拥护人民民主专政”
1950.02.12“人人是先生,人人是学生,人人要问,不论老少,人人要识字”
1950.11.12“准备最好的粮食,献给国家,保卫祖国”
1950.11.18“稳定物价,加紧生产,加强劳资团结,搞好公私关系”
1950.12.17“缴完翻身粮,赶快闹翻身,好好把田分!”
1952.07.04“男女一齐发动,男女平等,反对打骂,婚姻自由”
1953.10.01“发动增产节约竞赛,继续提高管理水平,为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而奋斗!”
1954.03.03“搞好生产迎接普选”
1954.03.23“边生产,边建社!搞好生产,争取入社!”
1956.05.02“亚非各国的友谊万岁!”“拥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人民日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镜像:新小说梁启超于1902年创立中国最早的专载小说期刊——《新小说》,提出“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倡导“小说界革命”。《新小说》于1906年停刊,共发行224号。下表为《新小说》的部分作品。

项目作品内容
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新中国》苏汉民:为让国人觉醒、纠正人心而发明了“医心药”和“催醒术”
《黄绣球》黄绣球:受维新思想影响放了足,与丈夫分别开办男女学堂
《霍桑探案》霍桑:科学、理性、法制的代言人,“东方福尔摩斯”
描写的发明《电世界》电犁、电气肥料、电气枪
《水底渡节》对汽油引擎、四轮汽车、电瓶等新科技名词做出解释
《新纪元》潜水艇、日光镜、避电衣、流质电射灯等军事发明

◆据悉外务部奉旨电驻日本横滨领事封禁小说报馆,以平息自由平权新世界新国民之谬说,并云该报流毒中国,有甚于《新民丛报》,《丛报》文字稍深,粗通文学者尚不易入云云。

——天津《大公报》(1903年4月)

1917年,钱玄同致函陈独秀时指出:“梁任公实为创新文学之一人。……输入日本新体文学,以新名词及俗语入文,视戏剧小说与论记之文平等,此皆其识力过人处。鄙意论现代文学之革新,必数梁君。”

——摘编自《陈独秀书信集》

评析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
2024-03-06更新 | 487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注释①为例,任选图中②③④的一项进行注释。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一个半球,新航路开辟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降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10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次乡村建设和合作社运动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转入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得到农民拥护,日益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基础。此时农村经济也出现了种种衰退迹象,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从最高统治者到民间舆论都发出了“乡村建设”、“农村复兴”的呼声。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兴起了一个从国民政府到民间的农村合作社和乡村建设运动,试图在不改变旧有土地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生产组合方式变革,来应对农村现状。在政府的引导下,乡村建设运动和合作社运动展开并形成潮流。

推行效果较好的是国民党为军事等需要在豫鄂皖三省推行的“农村合作预备社”,其中安徽六安县在1933年入社农民占全县人口的0.71%,这个比例高出其他一般地区。信用合作社成为全部合作社的主体,在1933年农民各类借贷来源中,合作社只占1.3%;1934年农民余款各种存放处所中,合作社占0.7%。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的农村政策毫无变化,中国共产党推行的新土地政策,再次得到农民认同。

——摘编自虞和平《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经济卷·1900-1949》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和合作社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