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破晓歌,属于普罗旺斯抒情诗的一部分,普罗旺斯抒情诗的起源与拉丁抒情诗关系密切。探其本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罗马诗人奥维德那里。该诗被认为是现存唯一一首描绘破晓时分恋人即将分别、充满不舍和抱怨的古典拉丁抒情诗。

中世纪欧洲贵族骑士阶层推崇一种典雅的爱情观念:骑士崇拜一位贵夫人,并且效忠贵夫人。这些骑士提倡爱情至上、两性平等、身心快乐等,这种观念因为行吟诗人和贵族骑士的广泛传播和宣传,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俗。人们通常认为:破晓歌歌颂的是骑士与贵族妇女之间的爱情,虽然这种爱情并不具备正当性,但是,在中世纪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封建婚姻制度背景下,这些爱情诗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破晓歌流传广泛,很多诗人后来流落到意大利,从而推动了那里的抒情诗的发展,而意大利又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发祥地,因此,破晓歌算得上近代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爱情作品的源起或发端。

——摘编自曾艳兵《“破晓歌”:普罗旺斯爱情歌的精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破晓歌”在中世纪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井结合“骑士文学”的相关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破晓歌”这一文化现象,
2 . 清末新政时期督抚群体结构与人事变迁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新政的关系,是学界关注的一个新的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出身背景统计

类别
项目
进士举人贡生荫生监生生员文童行伍新式学生不明合计
人数(人)
比例(%)
54
45.4
16
13.4
12
10.1
7
5.9
10
8.4
7
5.9
3
2.5
3
2.5
6
5.0
1
0.8
119

2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任职频率统计

总督省别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两广四川云贵东三省
人次101161513111373
频率0.91.00.51.41.21.01.20.60.6
巡抚省别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新疆浙江江西广西
人次1712141813116111012
频率1.51.11.31.61.21.00.51.00.91.1
省别湖南贵州湖北云南广东江淮奉天吉林黑龙江
人次1187341424
频率1.00.71.80.81.04.01.30.40.8

3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离职原因统计单位:人,%

类别项目开缺回任裁缺其他合计
总督人数
比例
3
3.4
26
29.2
3
3.4
7
7.9
6
6.7
6
6.7
26
29.2
0
0
12
13.5
89
类别人数
比例
19
11.3
53
31.5
10
6.0
14
8.3
3
1.8
16
9.5
29
17.3
2
1.2
22
13.1
168

4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任期时间统计单位:年,%

类别省别5年以上453423120.510.5年以下未到任合计
总督直隶
两江
陕甘
闽浙
湖广
两广
四川
云贵
东三省
1
1
2
1
1
2
1
2
1
1
1
1
2
3
1
3
4
1
2
1
1
1
1
2
3
6
6
3
7
5
3
3
3
1
4
3
1
4
10
11
6
15
13
11
13
7
3
合计2346178371289
百分比2.23.44.56.719.19.041.613.5
巡抚江苏
安徽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新疆
浙江
江西
湖南
广西
贵州
湖北
广东
云南
江淮
奉天
吉林
黑龙江
1
1
2
2
2
1
1
1
1
1
1
1
3
2
1
1
1
1
1
1
1
4
2
1
3
4
1
2
4
5
5
1
1
1
1
2
3
1
3
1
1
2
1
1
3
1
1
2
1
9
5
7
8
5
6
1
5
2
4
2
2
5
1
1
1
2
2
1
4
2
1
1
1
3
1
1
17
12
14
18
13
11
6
11
10
11
12
8
7
4
3
1
4
2
4
合计02121334246617168
比例01.27.17.720.214.339.310.10

5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在职年龄统计单位:岁

类别省别190119021903190419051906190719081909191019111912平均
总督直隶
两江
陕甘
闽浙
湖广
两广
四川
贵云
东三省
78
71
65
72
64
66
63
64
43
72
66
73
65
67
64
65
44
66
67
76
42
42
51
62
45
67
68
77
67
43
52
63
46
68
47
73
68
44
53
64
47
69
48
45
69
45
54
65
48
46
49
65
70
70
52
55
52
48
47
50
60
53
62
64
56
53
49
48
51
61
54
63
65
49
57
56
64
68
62
46
63
66
50
58
56
65
69
63
47
36
66
51
67
57
66
51.3
62.4
58.9
66.1
58.6
54.6
59.1
58.5
57.4
巡抚江苏
安徽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新疆
浙江
江西
湖南
广西
贵州
湖北
广东
云南
江淮
奉天
吉林
黑龙江
46
59
42
40
63
43
64
77
74
59
59
73
40
64
41
53
47
65
41
56
44
65
78
75
60
60
74
41
65
53
54
55
66
60
48
45
64
48
58
59
61
43
42
57
54
55
56
67
61
49
46
65
49
67
60
44
59
67
58
55
66
57
45
62
50
57
66
50
64
44
45
56
59
56
51
60
46
60
60
58
58
63
68
58
57
48
52
61
47
64
61
59
59
64
44
39
32
59
47
47
47
66
65
61
52
59
59
60
53
46
40
33
60
48
48
48
67
49
62
53
71
60
61
48
47
41
34
61
49
41
49
50
50
43
41
72
61
62
49
48
42
35
62
50
42
50
51
51
44
42
58
62
60
50
49
55
48
53
43
51
52
50
69
52
55.5
55.2
53.2
53.8
58.8
54.0
62.2
58.1
58.2
50.6
46.2
58.9
47.5
60.6
50.8
56.0
48.5
44.2
49.5

——摘自李细珠《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

依据表1~表5的内容推断清朝末年督抚任职情况对清末新政的推行产生的影响。(明确写出推断结论;提取材料信息,加以说明)。
2022-11-14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21-22高三·浙江·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美洲落叶松)、pone(玉米饼)、Arizona(亚利桑那州)、woodchuck(土拨鼠)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荚)等。这一材料可以佐证(     
A.三角贸易的原因B.美国文化的特征
C.新航路开辟的背景D.西进运动的背景
2022-12-20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农村专业生产户,如“茶园户”、“桔园户”、“花户”、“漆户”、“糖霜户”,“乡村酒户”等在两宋已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经济力量。尽管他们在宋代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太小,但他们毕竟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深深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两宋(     
A.经济中心逐渐南移的概况B.长途贩运逐渐兴起的事实
C.纸币成为交易媒介的背景D.商品交换高度发达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与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西方殖民主义所实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一脉相承,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及背景,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政治、民族等矛盾和问题激化裂变,成为法西斯反动政权的重要理论资源和行动纲领,控制了社会主要舆论。

——马俊毅《论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

材料二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民族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战争有不解之缘。一方面,它可以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为弱小民族争取独立和主权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由于民族主义自身的狭隘性和排他性,往往容易把本民族利益建立在践踏或损害别的民族利益之上,导致扩张性的冲突或战争,成为强大民族征服与掠夺的理论指导。

——王云飞《20世纪的民族主义与战争及恐怖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形成的“特定的历史原因及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民族主义的两方面表现。
2022-06-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汉代朝廷出现多次与政治相关的学术争论,对中国思想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景帝辕黄之争(围绕成汤、周武弑君)。

辕固生:“夫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弗为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而何?”辕固生:“必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汉景帝以“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制止了讨论。

——摘编自《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西汉昭帝(公元前81年)盐铁会议(围绕治国政策)

贤良文学:认为汉武帝任用酷吏,搞得人心恐惶,动乱不安。主张“故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风也。是以古者、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指出严刑峻法是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桑弘羊:坚信刑法可以止暴,认为“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商君刑弃灰于道,而秦民治。故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所以重本而绝轻疾之资也。

贤良文学:主张人性善良,不能只讲利,还必须有义的约束。

桑弘羊:主张重利轻义,认为人性自私,趋利避害,重利是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和赈济灾荒的需要、并明确指出财富是仁义的基础。

会议闭幕,政府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

——摘编自《盐铁论》


(1)据材料一,汉景帝制止讨论反映了汉初统治者遇到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后世汉朝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者治国策略反映的思想流派,分析盐铁会议的背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冶铸、纺织、造船、陶瓷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宋政府修整了由内地到西北的道路,对京师到四川、京师到广州的道路也经常进行维修和改善.991年汴河决口,宋太宗亲自到决口处指挥修复,南宋也对修治运河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宋代商业流通活跃,与辽、夏、金等有合法的贸易称为“互市”,通过榷场进行,也有相当规模的走私贸易。宋代始终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宋代通过海上与外洋的贸易比唐代有明显的扩大,与宋代有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或地区多达60个以上。

材料二: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大不列颠)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的特点以及促进英国形成当时这一对外贸易情形的背景。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影响角度指出宋朝海上贸易与英国海上贸易的不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材料一   1918年1月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必须通过建立某种国际组织来设法限制军备的负担和减少战争的危险。”美国总统威尔逊则在“十四点原则”中特别强调:“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和约》生效,国际联盟宣布成立。成立之初的44个会员国不包括苏俄和德国,而当时极力鼓吹创建国际联盟的美国,始终未加入国际联盟。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求助。国联派出的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报告,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1933年2月25日,国联正式通过了这份报告。但是第二个月日本就退出了国联。这是对国际联盟和旨在维护现状的整个外交结构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未能阻止“满洲事件”的原因及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从儒学的发展工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
材料二   韩愈是儒学复兴的首倡者,最先提出儒家的“道统”:“无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将孟轲视为孔丘死后的唯一真儒,而与大禹等量齐观,并将孟轲学说视为进入儒家儒道的唯一门径。……在韩愈看来,“道统”自孟子以后就失传了,其原因在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破坏和汉儒对“大义”的不明,他在《与孟尚书书》中说“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而唱佛老于其阁,股天下之众而从之。”……因此,要复兴儒学,就应该抛弃汉唐儒生的那套学风,“《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遣经究终始”。韩愈的“道统”,以及其对“道统”失传原因的分析,包括他对整个汉儒的基本估计,为后来的宋儒全盘接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新儒学与孔子时代的儒学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对儒学的认识,并概括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
2018-01-0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A)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2017-08-04更新 | 2538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