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唐代的村庄具备了自然聚落和乡村行政单位双重意义,完成了行政编制与自然聚落的合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乡族势力与地方治理

材料一唐代许多村落是因姓氏得名。绝大多数的村落聚族而居。村落中的乡族势力,是乡村社会的领袖。乡族势力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一是具有文化背景的士人,二是具有仕宦背景的退职官吏。三是乡县胥吏。四是乡豪。唐代前期乡村社会中具有文化和仕宦背景的群体以士族为主体;唐代后期,逐渐由以科举为背景的乡村知识分子构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乡里组织与宗族组织两者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力与控制力不尽相同。在唐前期,乡里组织控制社会的力量更强大一些。唐代后期。乡里组织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力有下降的趋势。以村落为背景的乡族势力亦在加强。此时的村落领袖一般为乡村富户,实力更强。

——李浩《论唐代乡族势力与乡村社会控制》

材料二



图1

图2

——图1、2据杜文玉《唐代乡族势力对地方政治的参与》等绘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前后两个时期乡村治理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代乡族势力对乡村治理的参与。
2 . 西方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希腊人。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领域取得成就。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兴起,由于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各城邦政治制度都不尽相同,斯巴达在政治制度上倾向于贵族寡头制,雅典是民主政体的模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借土地拥有权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古希腊“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代表人物,并概括古代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同时指出古代希腊政治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2023-04-21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国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北魏时期《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当时流行的歌谣也唱道:“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东)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以上诗作、歌谣可用于研究(     
A.北魏灭亡的原因B.北魏诗歌的演变
C.迁都洛阳的背景D.唐诗兴起的渊源
2023-02-1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代表人物理论
19世纪晚期美国海军上校马汉向美国政府建言,提出“海权优于陆权”的观点。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
一战
前夕
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
世界上最主要的地区是由亚洲、欧洲和非洲大陆组成的所谓“世界岛”,根据这种地理现实,他提出一个非常著名的陆权理论:东欧是世界的中心,谁控制了东欧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20世纪30
年代
美国大学教授斯派克曼认为单纯的海权论和陆权论都有失偏颇,他将两种理论合二为一,提出“边缘地带论”。认为欧亚大陆两端等地区都可以看作边缘地带,这些地区处于心脏地区和海洋之间,是海上强国和陆上强国发生冲突的地带。他提出:谁控制边缘地带,谁就控制心脏地区,进而控制世界。这成为美国战后对外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

(1)结合史实,分析马汉“海权论”提出的背景。
(2)学者认为“二战中德国就是根据‘陆权论’进行侵略扩张的”。结合史实指出这种侵略扩张最终失败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针西欧和远东地区如何实施“边缘地带”战略的。
2020-06-0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商人按经营类别分属不同的“行”(行会),行会作为政府助手,发挥着控制和管理商人的作用。明代,远离故土经商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把同乡人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于是,除了原有的“行”以外,又出现了以血缘和乡谊为纽带的商帮、会馆。有的富商大贾通过这些商人组织的号召力与官僚分庭抗礼,一个商帮往往是一方经济势力的代表,他们的活动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试论我国封建社会商业行会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   1900年,清商务大臣盛宣怀提出:要“效法西欧,振起商战……尤以创设商会为入手要端。”1904年,商部上奏清廷:“纵览东西诸国,交通互市,殆莫不以商战至富强。而揆厥(揣摩)由来,实皆得力于商会。”成立商会能够“通商情、保商利。”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等文件,成为商会成立的法律依据。到1906年,我国各地已建立商会、商务总会110个,逐渐成为各地区商人的组织。

——摘自《商会的历史演变》

材料三   到1988年,全国工商联作为民间商会,成为国营、集体、私营、“三资”等各类工商企业携手发展的社团组织。各地工商联参加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积极进言建议。同时,并积极反映并参与解决与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的用地、乱收费、乱募捐、财产安全、法律保障等问题。90年代中期,工商联已同海外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发起成立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合作联盟,71个国家的80多个商会都加入联盟中来。

——摘编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到明代商人组织职能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成立商会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国工商联的作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要干涉,利己的润滑油使经济齿轮几乎以奇迹般的方式来运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

——摘自【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二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病症是失业,而失业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由于这种不足是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产物,因此要扩大有效需求,就必须依靠市场以外的力量。为此,他提出由政府实行赤字预算、适度通货膨胀、压低银行利息率、福利措施在内的一系列解决办法。

——摘自严志梁《现代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简析》

材料三   美国在参战前的1940年,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仅为7400万美元,1952年达18.2亿美元,1965年升至130.1亿美元。国家对科研的拨款占全美科研费用的之二。……除科研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保证开支在战后年代也大为增加,各种保险、保健形式的福利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60年代一般为15%,70年代已接近20%。……日本在1948——1949年两次制订了“经济复兴五年计划试行方案”,1951年又编制“自立经济的三年计划”。法国从1947年“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

——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1945——1991)》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的两种经济理论各自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基本主张?
(2)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经济学有异曲同工之处,概括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发生的主要变化?指出其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2019-03-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高一岳麓版必修二第十二周周末自测题历史试题

7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三: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率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率社会消费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率
19562.9524.5%0.5324.8%1.8510.3%
19797.7814.12%1.3566.0%6.3042.5%
199344.538.7%18.6854.4%92.5136.3%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三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

(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2018-06-1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检测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

——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

材料二19世纪末,中产阶级的女性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中产阶级女性的主要期待不再是做家务,而是做母亲。书刊杂志和社会舆论都在宣传这样一种观念:母亲应该关心全家人的身心健康……人们也期待着母亲们能够保留传统的美德和保持女性的特点。油画《贝尔利一家》中……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男人坐在桌子前的椅子上,这暗示着他是与事业和家外的世界相连的;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站在孩子们中间,则表明她处于“主内”地位。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文化探析》

材料三“口红效应”这一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尤其是战争期间,政府和传媒都鼓励妇女们涂抹着口红进入工厂或军队,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由于大工厂多转产战备物质,各个时装公司纷纷承担起口红生产的任务,这保证了口红在战争期间的供应。美国海军特地开办培训课程,让女兵们学习,如何快速完美地化妆,同时还规定,从军女性的口红颜色必须与她们制服上红色臂章和帽子上红色细绳相搭配。

——《美丽与禁忌:口红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者社会地位和职责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四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弊端的批评。
(2)分别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分析两人所处的相似政治背景
(3)据材料四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4)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15-16高二上·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10 . 政府与经济关系的问题既是政治学,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但在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材料二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一种是赎买。……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改、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赎买政策,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统统没收过来,不光管不过来,还会引起资本家的抵制或破坏,势必造成停业或减产。

——彭真《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材料三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清政府经济立法的背景及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和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哪些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