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周初,井田制下的土地不准买卖与交换。《左传》记载,公元前712年,周天子从郑国割取邬、刘、蒍、邘的田地,把原来属于苏忿生的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的田地给郑国。这表明当时(     
A.传统政治秩序遭受冲击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C.郑国成为诸侯国的霸主D.井田制度遭到瓦解
2024-05-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有关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魏国的史料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史料内容来源
宣王(司马懿)大胜(诸葛)亮(指挥的蜀军)《晋书·宣帝纪》
(诸葛)亮力挫魏军《汉晋春秋》
宣王使(张)郃追之(蜀军)……(蜀军)矢中郃髀《三国志·魏略》
A.《晋书》的记载相对客观B.蜀军第四次北伐没有实现灭魏目标
C.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D.正史和《汉晋春秋》的记载都不属实
2024-05-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居延是汉代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简中有一简(下图)记载主管侦察、报警官员礼忠的情况。这反应出,汉代(     
侯长。得广昌里公乘礼忠年卅
小奴二人直三万。用马五匹直二万。宅一区万
大婢一人二万。牛车二两直四千。田五顷五万
轺车一乘直万。服牛二六千·凡赀直十五万
A.监察制度细致B.赋税来源广泛
C.户籍管理严格D.官员财产公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高祖以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期,有“田租减半”之诏,景帝时(前155年)复“三十税一”制。东汉时,刘秀曾实行“什一之税”,不久又恢复“三十税一”旧制。汉初规定,不分男女,每人每年缴纳“口赋”20钱;15岁至56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征112钱,谓之“一算”。据《三国志·魏志·武帝记》记载,曹魏“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摘编自王文东《浅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秦汉至明清各朝赋役制度屡有更改变化,考察时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①赋与役分和合及其程度;②赋与役各自所占的比重;③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或标准;④赋役的课征形态。若从这四方面纵观我国封建赋役制度的演变过程,唐代废租庸调制而实行两税法,是一个转折性变化,一个区分阶段性的标志。

——摘编自林正根《隋唐至明清土地、赋役与农民起义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与曹魏赋税制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是“一个转折性变化,一个区分阶段性的标志”的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和演变对当今社会税制变革的启示。
5 . 明修元史时,记载东北、西南各民族状况以及历史上中原王朝逐步将该地区纳入大一统政权之下的有关史事。清修明史,尤为重视考察在明朝时诸土司区、藏区、新疆和蒙古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这表明明清时期(     
A.史学研究促进了国家统一进程B.新的政权继承了前朝版图
C.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得到加强D.对边疆地区治理逐步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记载,宋代,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学者们对科举考试试卷选本中优秀诗文进行圈点与品评蔚然成风,诗文评点也成为文学评论中的一种全新体裁,并涌现出了吕祖谦、谢枋得、刘辰翁等一些评点名家。这些现象的出现(     
A.与主流选官制度引发的文化需求相关B.表明主流文学体裁发生改变
C.缘于文学艺术作品世俗化倾向的显现D.反映了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考课”是中国古代国家依照相关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考课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天子巡狩,诸侯朝觐,方伯行国,诸侯行邑。据《尚书·尧典》记载:“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汉代规定,中央对郡国、郡国对属县进行逐级考课。据《汉书》记载,尹翁归担任太守时,他提拔官员 “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由主考官提出各种问题,被考人必须以政绩实情回答。 实行考课公开,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使考核更准确。历代的考课制度虽然各具特色,但在考课的标准、办法、程序和赏罚等级方面,基本上都做到了制度化、法律化……

——摘编自粟时勇、李向前等编著《古代官员考课制度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古代考课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8 .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朝时,“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这段史料说明当时(     
A.依户籍征赋役作用削弱B.采用以职业定户籍做法
C.政府解决徭役扰民问题D.人头税退出了历史舞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歙县志》记载,鲍志道“去鄱阳学会计。数年后转浙江、江苏经营盐业”。另据《徽州文化全书》记载,鲍志道“长子鲍漱芳继承父业”,自奉俭约,见义必为,“他的义举得到嘉庆皇帝的嘉奖,特赐题‘乐善好施’匾额,在故乡建坊旌表”。这些记载反映了(     
A.明清徽商初创时的义举B.封建王朝开启盐业专卖
C.清朝时商帮兴盛的景象D.士人积极投身基层教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据《隋书》记载,在协助隋王朝统一岭南后,每逢年节全家团聚时,冼夫人都要安排家人把梁、陈、隋三朝君主封赏的物品陈列大堂,并训示子孙:“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俱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这里的“好心”是指(     
A.拥护隋朝统治的决心B.维护国家统一之心
C.加强各民族团结信心D.弘扬传统儒学热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