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历法是国家通过行政权力向全社会推行的基础性时间制度,近代以来传统历法的权威性不断遭遇挑战,从而出现新的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中首详各省节气时刻及昼夜长短诸例,天之道也;次列八卦方位二十四山、九宫紫白诸局,地之道也;中列十二月七十二候等类,时之道也;内复备人事之趋避(包括“御用六十七事”及“民用三十七事”)、吉凶之向背,人之道也。……顺之者昌,违之者殃。

——据清代缪之晋《大清时宪书笺释》(雍正元年)

材料二   民国历书以授时为主,旨破除一切迷信。凡旧历书中之所谓方位、临值、宜忌等项,悉数删除,而以天文图说代之。

吾国近数年来讲求新政,亦仿用七日休息之例,而每过七日谓之“星期”而休息一日,而星期以次各日则谓之星期一、星期二等日,夫所以遇七日休息者,盖欲与世界大同,……而与环球各国亦不至彼此参差。

——据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二年历书》

材料三   采用阳历的好处:“可以增进人民国家观念。”“历本一日不统一,时间经济之进行,即有一日之妨碍。”

——据于长缨《阴阳历在经济上之价值》(192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历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政府改旧历行新历的背景及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视角谈谈你对民国历法改革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高祖以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期,有“田租减半”之诏,景帝时(前155年)复“三十税一”制。东汉时,刘秀曾实行“什一之税”,不久又恢复“三十税一”旧制。汉初规定,不分男女,每人每年缴纳“口赋”20钱;15岁至56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征112钱,谓之“一算”。据《三国志·魏志·武帝记》记载,曹魏“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摘编自王文东《浅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秦汉至明清各朝赋役制度屡有更改变化,考察时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①赋与役分和合及其程度;②赋与役各自所占的比重;③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或标准;④赋役的课征形态。若从这四方面纵观我国封建赋役制度的演变过程,唐代废租庸调制而实行两税法,是一个转折性变化,一个区分阶段性的标志。

——摘编自林正根《隋唐至明清土地、赋役与农民起义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与曹魏赋税制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是“一个转折性变化,一个区分阶段性的标志”的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和演变对当今社会税制变革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后,苏区教育方针指出:教育要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要为工农群众服务,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时提出的革命文艺方针与此基本一致。1933年,高尔基戏剧学校在瑞金成立,师生经常配合革命活动进行演出。

——摘编自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材料二   1937年,中国共产党将教育方针调整为“教育为长期抗战服务”。1938年,鲁迅艺术学院创建于延安,其办学目的是培养“抗战所需要的大批艺术干部”,后创作演出了《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作品。

——摘编自郝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战火中的高等院校艺术教育》

材料三   1953年,文化部召开第一届全国艺术教育会议,提出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般文艺修养、精通业务知识并掌握业务技能”的人才,并制定了“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方针,要“发扬民族艺术,学习苏联艺术教育的先进经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音乐干部”。

——摘编自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1989》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艺术教育方针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重视和发展艺术教育的意义,并谈谈你对艺术教育方针调整的认识。

4 . 材料一:若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一是从“专制君主制”演变为君主立宪制,前面的“…”提示其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渐进性;二是“稳定而有序地向前发展”,说的是稳定性;三是从出处的“政治妥协与西方政治发展”,可得出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妥协等。

材料二:主旨是讲“美国1787年宪法”,重点是“谈判”“原则与妥协”等,美国“…着眼于对现实利益的承认、尊重”对解答启示有重要帮助。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2)美国近代民主制度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3)对于西方政治制度演变,谈谈你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统治者虽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这直接体现于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内容。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及王权与哈里发统治,统治者都是大力提倡的。

——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

材料二   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富收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税收和扩充军队。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断《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印加帝国统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看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0年,深圳特区创办。经测算,仅罗湖区第一期开发最少也要投资近20亿元,这对于当时的特区简直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当时主管基建的副市长回忆说:"国家对深圳的投资,当时只有百分之二,现在算来只有百分之一点几。……香港人启发了我们,香港财政收益三成以上都来自土地拍卖。于是我们就想到了租地的方法,用土地换资金。”1980年深圳房管局与香港妙丽集团谈判,深圳出地,妙丽集团出资,利润分成。1981年东湖丽苑小区竣工入住,该小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商品房且有物业公司的小区。邓小平同志来深圳视察的时候,登上了罗湖区国际商业大厦的楼顶,对这种市场化运作方式表示了认可。

1987年,深圳市开启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的先例。由此,深圳创立的土地拍卖、土地开发市场化、住宅商品化、贷款按揭买房等模式逐渐推广到全国,改变了计划经济的住房分配模式。住房找市长,变成了住房找市场。房地产也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行业。

——材料整理自央视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率先实施住房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深圳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3-03-31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与“和”

《申报》对中法战争进行了持续深度的关注。1882年上半年,法国攻陷河内,清廷内部战和两派争论不定。此时《申报》即开始报道法越形势,刊发社论建言清延全面战备并入越作战。1883年底中法正式交锋后,《申报》持续跟踪战况,刊发多篇社论,仅1884年1月即刊发16篇,主张加强两广边、海防,积极应战。1884年2月,法军占领越南山西逼近北宁,面对主战声势持续高涨,清廷一方面增加对越的援军,另一方面令李鸿章继续和谈。《申报》则表达了对和谈的忧虑,并建言坚定主战立场。5月,《中法简明条约》签署,《申报》表达了对中法和解的期待,但也质疑其对和平的实效。6月,法国的挑衅致中法战火再起,《申报》连发社论,在7月更是近乎每日一篇,暗示甚至旗帜鲜明地展现主战立场。8月马尾海战爆发,清廷谕令各军迅速进兵,严防法军入侵,中国上下主战之声进一步高涨。而《申报》却于8月31日刊发社论《闵江战事失算失援说》,指出清军在海战中有两大失误:一为“失算”,“一误于口岸炮台之不阻,再误于马江兵船之不备”;二为“失援”,“闽中有事”“奈何(江浙、粤东之船)皆存坐视之心”。认为清廷军事准备不充分,不足与法军持续对抗,其对法立场自此开始转向。

-据黄飞《由“战”转“和”:中法战争时期《申报》的舆论导向》


(1)分析指出《申报》在中法战争期间前后态度不同的原因。
(2)谈谈你对《申报》在中法战争期间作用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纺纱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英国完成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经济和金融中心。与黄金固定挂钩的英国本位币英镑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清算手段,从而形成了一个以英镑为中心、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黄金和英镑均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储备货币(外汇形式)。

——摘编自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黄金铸币流通基础遭到破坏,战前的金币本位制难以恢复。此时,各国都对金本位制进行了一定形式的创新!创立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实质上这两种本位制都是不完整的金本位制。两种本位制下,国家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含量黄金的银行券(或纸币)。进入20世纪20年代,这两种本位制的弊端逐渐显现。

由于黄金兑换的限制,国家对于国内黄金的“保护”,国际资本流动受到极大阻碍.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对货币当局来说-金本位制有着固有的缺陷,金本位制要求货币与黄金挂钩,对货币发行量有严格的限制。大多数国家对黄金与行货币比例设有法定最低值,或其他类似限制,故而央行难以实行货币政策以调控经济。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金本位制难以维系,至此,金本位制瓦解。

——摘编自周双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及未来发展方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18世纪60年代到一战前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金本位制的演变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   胡寄窗(1903-1993),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首任会长。四川天全人。曾创办《经济学报》《经济论评》杂志。

胡寄窗所著的三卷本《中国经济思想火》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讨中国经济思想演变的思想通史,创立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理论新体系。

为了回应“欧洲中心论”对中国经济思想的忽视与贬低,胡寄窗先后出版了多部论著,通过对比分析告诉世界:我们的祖先同样构建了卓越的经济思想。他还认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学更不必以西方为中心,开创了直接向国外弘扬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成就的范例。

20世纪80年代后期,胡寄窗敏锐地注意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以批判地借鉴国外经济学的有益部分,于是他的研究重点开始从中国经济思想史转向西方经济学说。

纵观胡寄窗的学术生涯,他始终坚持经济学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在“本土”和“国际”的相互融合中,梳理出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线索。

——摘编自刘迪《胡寄窗:将中国经济思想史推向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寄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20世纪80年代他转移研究重点的背景。
(2)请简要谈谈胡寄窗的学术研究历程对你的启示。
10 .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交融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都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汉族人民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材料二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完不足统治中原,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成,使其整体的汉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2)请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孝文帝是如何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