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苏俄(联)某个历史时期,身在国外的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以及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幸灾乐祸地叫嚷:“布尔什维克革命失败了,它们走了回头路,又回到了资本主义,他们完蛋了!”国内的“工人反对派”则叫嚷:“布尔什维克现在不相信工人阶级了!”他们所批评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集体农庄D.工业化模式
2 . 二战后,西方国家开始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做法,建立广泛的福利制度,实行免费基础教育、医疗保险、失业救济、养老保险、兴建廉租房等。西方国家此举(     
A.体现了政府职能的扩张B.平衡了社会各阶层间的利益
C.避免了工人运动的发生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7日内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正直和公正才是谋求利益的唯一途径”,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与正义,就必须废除特权,只有这样,“一个可能存在的完全平等的体系将会建立起来”。这种主张(     
A.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B.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D.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在工业革命前夕,到赛马场观赛的群体主要是绅士和贵族,而工业革命期间则有越来越多的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前来消费。随着工人阶级的不断壮大,一些民俗运动如足球等,也渗透到上流社会并逐渐成为全民共同的体育休闲方式。由此可见,工业革命(     
A.扩大了体育休闲的主体B.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
C.促进了经营理念的革新D.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5 . 18世纪下半期,英国旅行家约翰·贝尔说道:“在17世纪,尤其是在18世纪,由于玉米充当了欧洲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这反映出玉米的传入(     
A.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B.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推动了各地饮食结构的趋同D.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2024-06-07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就1911年11月浙江光复以来基本可考的44个州县民事长的身份来看,由本县士绅担任的有19人,其中旧官僚15人,而革命党人当选的仅为2人,其余民事长身份不详。据此可推知,辛亥革命(     
A.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B.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C.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遭到封建势力破坏
2024-06-07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边倒”外交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向中国提供贷款、派遣专家、提供大量技术资料以及培养一大批建设人才等经济援助举措,对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由于有苏联作后盾,新中国更拥有力量来消灭旧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遗产,并进行新的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造,以应对来自国内外对中国革命的种种威胁。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以后,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关系迅猛发展。

——摘编自张梅红《浅析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展开,争取一个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越来越成为全党的共识,党中央开始对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首先是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科学判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同时主张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富贫、强弱一律平等,各国的事应由各国人民自己去管,世界上的事应由各国协商解决。中国决不称霸,也坚决反对来自任何方面和以任何形式出现的霸权主义。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中国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民族资产阶级获得较大的发展,在轻工业、食品工业和加工业中民族资本的投资额不断增加,并且开始投入一向由外国资本垄断的采矿、冶金和石油等部门。20 世纪20 年代末,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结成左翼激进派,并且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社会改革主张。与此同时,来自下层民众的改革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反对改革的右翼集团仍然控制着议会和政府实权。在这种形势下,左翼激进派推出卡德纳斯作为国民革命党的总统候选人。1934年10月,卡德纳斯当选墨西哥总统后,依靠左翼激进派和群众的支持,坚定地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摘编自刘迎宪《试论卡德纳斯改革》

材料二   卡德纳斯改革比较全面而深入地实施了1917 年宪法, 可以认为是墨西哥护宪运动的最辉煌阶段。其核心内容是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巩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给帝国主义资本和封建大地产以沉重打击,顺应了墨西哥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工农劳动阶级的当时利益,在为“生产力归人民所有”这点上,前进了一大步。

——摘编自王春良《简论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德纳斯改革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德纳斯改革的意义。
9 . 明代江西省抚州府商人吴嘉庆家境颇为富裕,却依然让其子吴郁文外出经商,并告诫其子道:“四川成都最好卖机布,汝可将本银一百两往福建收买机布,到川发卖,不消一年,可以回矣。”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     
A.长途贩运贸易发展B.地域性商帮出现
C.重农抑商政策废弛D.重利轻义观盛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父亲在征服希腊后决定对波斯开战,并以此来“报复波斯”,继承父亲的遗志无疑是亚历山大东征的动机之一。“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是希波战争后希腊演说家的名言,作为深受希腊文化影响的亚历山大难免也有报复波斯并从东方获得财需的动机。“英雄的伟大就在于不断地开拓疆土,不断增加权利”,亚历山大如是说。从中可以看出英雄情结、征服世界的伟大梦想也是亚历山大东征的重要动机。

——摘编自孙丽君《浅谈亚历山大东征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

材料二   公元前334 年亚历山大东征以后所建立的地跨欧亚非的帝国,第一次统一了地中海东部、西亚地区,也由此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光芒万文的希腊化时代(公元前 323一前 30年)。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等,在客观上进一步扩大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摘编自孙博《浅析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东征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对亚历山大东征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