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6 道试题
1 . “金砖国家”指的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工业国家,最早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2010年,南非加入了“金砖国家”;至2022年,金砖五国的总GDP已经占全球约26%。此外,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国也即将加入“金砖国家”。“金砖国家”的演变(     
A.表明发展中国家掌握全球化主动权B.折射出国际新秩序的逐渐完善
C.反映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日益深化D.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昨日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65年9月,美国总统约翰逊表示,“要使科学研究、知识信息应用于我们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为了解决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交通运输、保护水质,控制噪音、减少污染,人体健康等问题,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采取措施,拓展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方向。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美国(       
A.关注环保事业发展B.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C.社会矛盾得到化解D.注重科技服务社会需要
昨日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柏林会议后,得到政府或非政府力量授意的西欧商人、探险家、传教士等纷纷进入非洲酋长或国王的“牛栏”和“王廷”去获取协议,只要有协议,无论非洲人接不接受,这些力量均可以去践行其在非洲的牟利行动。材料意在说明,柏林会议(       
A.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B.加速了欧洲殖民非洲的进程
C.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冲突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昨日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后期,非洲形成多个跨国合作组织。非洲—毛里求斯共同组织是非洲法语国家的区域性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是西非法语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西非货币联盟成员国原系法国的领地或殖民地,在独立前后的一段时期,使用“法属非洲法郎”。这反映出非洲国家(     
A.经济发展模式复制原宗主国模式B.实现民族独立解放任重道远
C.探索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很艰难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04年1月,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称:现在世界上大约有3000种少数民族语言,然而,每隔一个月,丧钟就要为其中的一种鸣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B.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C.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D.落后国家急需文化转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时候设立州制不是偶然的。这时汉朝的疆域较秦扩大许多,设置郡国已达百二之数,管理有所不方便。有必要在郡国之上设新区划,置州刺史,使之督察郡国政务,中央因之了解到更多情况。武帝改变了汉初以来重“黄老思想”的传统,而用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治国。因此,儒家经典也被利用来解释一切现象,在全国设州也不例外,   《禹贡》 《职方》两篇是儒家经典中的篇章,合两者不重复的州名来设州是很自然的事。于是,就在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摘编自曹尔琴《汉代州郡的设置及其分布》

材料二 唐代道制改起于睿宗、玄宗之际, 以景云元年(710)分贞观十道为十二道和开元二十一年(733)改十五道,置按察、采访使,确定道的治所和使府编制,变革道的运行机制为标志;到代宗、德宗之际告一段落, 以乾元元年(758)改置观察使, 大历十二年至建中三年(777—782)制定观察使及僚佐俸禄,道的建制纳入正式的官僚体制为标志,前后持续近70余年。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就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实行州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此后汉朝州制变迁的概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道的划分依据,说明唐代道制在“近70余年”中的改革趋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60年,新奥尔良6岁的黑人小女孩鲁比·布里奇斯在警察的护送下,入学曾经只允许白人学生就读的学校。她的妈妈说:“她为所有非裔美国人的孩子迈出了这一步。”这反映出(     
A.美国的种族隔离政策已结束B.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取得成效
C.美国已经实现了教育的公平D.美国人民基本权利得到保障
2024-05-26更新 | 28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北湖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测试(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到11世纪时,学者扎克·得·维特里就欧洲社会的等级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负担人体的上部分并为之服务。这种等级的划分不仅是由各等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而且也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的产物。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认为整个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人中间因才智差异而形成等级,杰出者治人,愚昧者治于人。总之,“等级是以社会划分为阶级作为前提的,等级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 西欧中世纪的等级制是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的结果。

——摘编自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中世纪西欧等级制度共同的优缺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有学者在谈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时说道:“当我们想起哥白尼天文学本身给我们带来的所谓‘哥白尼革命’的概念时,我们便不难想像到哥白尼的数学天文学与在他以前用阿拉伯语写作的天文学家们之间的交融了。”其意在说明阿拉伯文明(     
A.呈现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B.推动了西欧科学革命的到来
C.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D.融合了东西方不同文明成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传统纺织工业中新的动力机逐步取代老式蒸汽机,新的染料使得旧的纺织品增色不少,并出现化纤产品;采煤工业中采用机器和新的照明设施;铁路运输部门,钢轨取代铁轨,使用新的电气通信设备;机器制造业中,钢制品逐渐替代铁制品。这些转变(     
A.实现了科学和技术融合B.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得益于新型工业的带动D.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