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有学者据《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较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远为普遍。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     
A.三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B.民族交融使社会思想趋于集中
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D.正统观念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大中六年(852)三月,唐宣宗想免除其舅郑光的两税,遭到中书门下的反对,理由是:“据地出税,天下皆同。随户杂徭,久已成例。”这反映了当时(     
A.中枢决策体系呈现完善化趋势B.科举制促使土族阶层走向没落
C.赋税征收蕴含一定的公平原则D.两税之外的苛捐杂税项目繁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葬出土情况。表中现象反映了(        
时间遗址出土情况
距今8000年前后河南舞阳贾湖随葬骨规形器、骨律管(骨笛)等可能用于观象授时的天文工具
距今6000年左右河南汝州阎村墓中陪葬的一件陶器上彩绘了具有战争纪念碑性质的“鹳鱼钺图”
距今5000年前后浙江余姚良渚镇遗址有宫殿区、内外城垣,十数座高、低水坝等水利工程
A.公共权力不断加强的趋势B.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分化
C.氏族成员经济待遇的差异D.等级观念产生和阶级分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墨子曾提出过“小孔成像”的现象,他还制作出了可以飞行的木鸟,但是墨家却慢慢地退出了与儒、法、道的地位竞争。这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过程中
A.偏重人文精神而逐渐淡化自然科学B.各学派相互融合同质化趋势比较明显
C.墨家思想不适应社会发展已被淘汰D.社会转型时期小生产者地位日益突显
5 . 据《魏书》记载,太和十年四月,孝文帝“始制五等公服”,八月,“给尚书五等品爵以上朱衣、玉佩、大小组绶”,十一年正月,“诏定乐章,非雅者除之”,还通过圆丘祭天、方泽祭地、辟雍兴教化等方式倡导儒家礼仪建筑。孝文帝此举
A.弱化了鲜卑贵族的地位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6 .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与里根在日内瓦会晤,两位领导人起初互相各执一词,相互指责。但是两人都关心核战争的可能性,并慢慢地得到彼此的尊重。后来双方在冰岛、华盛顿等地相继会晤,最终在军备控制上有了突破性进展。这表明
A.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B.苏联改革危机逐渐显现
C.美苏之间矛盾已基本消除D.世界紧张局势有所缓和
2021-05-21更新 | 288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数量的增多,部分中心城市空间扩展受到周边城市的限制,相邻城市之间的摩擦也逐渐增多,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以“撤县(市)设区”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区划调整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行政手段开始大行其道。早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等城市就曾经出现过这种调整,通常的做法是将大城市周边的县或县级市改为区,纳入到大城市行政区范围内,从而为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撤县设区改革,在发展意义上,契合了由“农村中国”向“城市中国”的变革趋势。在实践中,“撤县设区”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工业化、城镇化基本是同步进行的。

——摘编自王禹澔等《“撤县设区”研究刍议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撤县设区”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撤县设区”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艺术形象源自印度,早期洞窟(如北凉275窟等)中的“飞天”,头戴印度五珠宝冠,上体半裸,大多双脚上翘,作飞舞状,姿势显得笨拙;盛唐的“飞天”具有奋发向上、轻盈潇洒、千姿百态、自由奔放的飞动之美。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家实力影响文化传播B.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创新
C.唐朝开放包容民族政策D.东西文明双向交流频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仍在继续,但随着轴心国的不断溃败,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已经到了着手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的时候。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他认为战争结束后,国内外形势都将发生重大变化。所以,必须在战争结束前利用盟国有求于美国,而美国国内普遍关注击败法西斯的时机,拟订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的具体方案。在罗斯福及其幕僚们看来,法西斯的巨大威胁促使苏联与美英建立了战时联盟,尽管战后法西斯的威胁会消失,但仍存在维护和平的共同需要。况且苏联在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战后为了获得上百亿美元的美国援助以重建经济,将不得不继续与美国合作。因此,战后大国合作仍有可能。基于这一设想,罗斯福设计了以美国为主导的美、英、苏、中等大国战后合作的蓝图,力图通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维护战后的世界秩序。

——摘编自沈志华《冷战国际史24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罗斯福所设计的战后世界秩序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10 . 明初,宗藩地位尊崇,统重兵以镇边塞,只要是朱氏子弟,便有尊崇显赫的地位;宣德后,逐渐出现“宗藩不得预兵事”,“绝其仕官,并不习四民业”和“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等规定。这一变化(     
A.说明边疆威胁逐渐减弱B.反映出宗法血缘关系难以维系
C.立足于皇权稳固的需要D.显示出中央政府财政危机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