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2021-09-27更新 | 1138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孝文帝即位以前,北魏社会正处在一个由家长奴隶制向封建制急速变化的过渡阶段,氏族制和奴隶制经济成份渐渐萎缩,封建制经济则有长足发展,到实行“均田制”前夕这种趋势已发展到较高阶段,和这个过程相始终并不断推动它前进的是各族人民反抗拓跋部政权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孝文帝正好在这时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领略了社会大震荡与人民起义的力量,加上胡汉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使孝文帝面临种种危机,拓跋部政权再也不能按旧轨继续统治下去了。

作为一个落后民族的统治者,孝文帝为了政权的巩固,抛弃了狭隘的民族偏见,与他的前辈相比提供了新东西。他坚持实行改革新政策,对北方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复兴和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正是孝文帝的汉化,加速了北魏的消亡。身为拓跋鲜卑最高领导人的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与其说是推行汉化,不如说是对鲜卑文化的全盘否定。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在促进民族融合的同时,也将当时汉人门阀政治的弊端带给了北魏更将鲜卑人自身固有的凝聚力打破,为鲜卑族的消亡,北魏的灭亡埋下了无可挽回的隐患。

——余少华《北魏孝文帝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孝文帝改革。
2022-03-23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5年到1800年,美国人为变幻不定的世界展现出令人难忘的一幕。他们用武力使自己摆脱了他们认为是专制的政治制度。为了取代旧制度,他们用合理的方法建立起一个能进行有效管理,但又被禁止滥用公民权利的国家政府。这些政府(中央政府及其地方政府)体现出对民治的重视,使民众行使权力成为现实。自由开明的人民在美国到处都看到他们的理想变成现实。这对于其他地方那些渴望改变社会的人来说是一种鼓舞和指导。很多人相信,“美国,你使欧洲大陆变得比以前更美好”。

——摘编自【美】丹尼斯·谢尔曼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932年,“天平的重心”重又倾向国会方面,国会在三权分立结构中重新掌握了立法的领导权,国会权力达到顶峰,之后国会权力开始萎缩。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大大扩张了总统及其行政机构的权力。1945年后,美国总统的权力迅速扩大,总统的行政机构也相应增加。在外交权和军事权方面,战后历届总统事实上已取得了决策权。

——摘编自施雪华《不断自我调适中的美国政治体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近代民主政治体制确立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40年代美国政治体制权力重心的演变趋势,并简析变化原因。
2021-11-0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8世纪80年代的英国,人们穿的棉布马甲超过了羊毛和亚麻布马甲,围巾的质地变化也呈现这种趋势。1730年以前英国没有棉袜出现,而18世纪80年代毛绒袜和棉袜的比例是1:4。促进上述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过剩B.人民群众消费观念的变化
C.生产组织形式的更新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5 . 181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保护土地贵族利益的《谷物法》。受到侵害的工业资产阶级组织起来,建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并召开群众大会,拉拢工人阶级一同对抗贵族,最终迫使议会在1832年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这表明当时英国(     
A.资本主义制度遭到破坏B.民主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C.传统贵族控制国家权力D.国家权力中心逐渐转移
2024-04-2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民族资产阶级获得较大的发展,在轻工业、食品工业和加工业中民族资本的投资额不断增加,并且开始投入一向由外国资本垄断的采矿、冶金和石油等部门。20 世纪20 年代末,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结成左翼激进派,并且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社会改革主张。与此同时,来自下层民众的改革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反对改革的右翼集团仍然控制着议会和政府实权。在这种形势下,左翼激进派推出卡德纳斯作为国民革命党的总统候选人。1934年10月,卡德纳斯当选墨西哥总统后,依靠左翼激进派和群众的支持,坚定地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摘编自刘迎宪《试论卡德纳斯改革》

材料二   卡德纳斯改革比较全面而深入地实施了1917 年宪法, 可以认为是墨西哥护宪运动的最辉煌阶段。其核心内容是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巩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给帝国主义资本和封建大地产以沉重打击,顺应了墨西哥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工农劳动阶级的当时利益,在为“生产力归人民所有”这点上,前进了一大步。

——摘编自王春良《简论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德纳斯改革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德纳斯改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宋人惯于在浅斟低唱中找寻心灵的慰藉,试图在书斋中修行以获得人生价值。这种经过敛缩后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状态,便凝定为“平淡”这一特殊的审美概念。这一观念(       
A.服务于市民阶层的需要B.践行了知行合一思想
C.顺应了文学世俗化趋势D.与儒学修养理论相关
2024-06-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8 . 如表为不同时期的学者对亚历山大的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人物及著作评价
美国军事史学家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没有亚历山大的天才,希腊人就不可能征服波斯帝国;但是,亚历山大对突击骑兵的出色运用,对征服行动所依靠的战术成功做出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贡献
英国古典学家保罗·卡特利奇《亚历山大大帝:寻找新的历史》他是历史上播种能力最强的人之一。希腊文化通过视觉、文字等形式向非希腊地区传播已经有好几百年了…亚历山大加速了它的传播,并且使之传播到了更远更广的地方,使得这种传播成为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
中国学者李春元《外国历史名人传》亚历山大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亚历山大并不是“超人”,不应该将其理想化。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远征东方的胜利,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是当时的时势造成的
A.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评价B.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统一结论
C.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D.历史解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步步推进,上海转变为世界的“东方巴黎”,成为中国最为现代化的都市,英文modern在上海有了它的第一个译音——摩登。城市化伴随着上海的国际化、商业化、现代化,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城市化和工业化都离不开人口的增加。上海的城市化也同样表现为人口集中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早期的城市化更多是在外力推动下,以商业化为主要动力。在经济因素推动的人口聚集过程中,商业贸易成为其中更重要、更突出的一大环节。随商业贸易而移民上海的商人成为上海都市移民中重要的一部分。

——摘编自艾萍《近代上海城市化特征初探》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城市出现了不同于乡村的变化,形成了城乡分离的趋势。近代城市从物质外观到文化样式上都呈现出了迥异于传统乡村的新局面。然而在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并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中国近代城市的变迁不仅有着明显的不同步性,而且也因城市近代化进程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个世界。

——摘编自翟志宏《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和价值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城市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10 . 春秋时期的史书中,公室旧贵族集团的不断衰落和卿大夫集团的崛起占据着大量篇幅。比,如鲁宣公十五年楚庄王围宋时,两国大夫私自和谈而国君却无可奈何。这反映出当时(     
A.诸侯采用新选官制度B.政治权力的下移趋势
C.官僚政治制度已产生D.改革和变法运动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