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根据《广东通志》卷三十八《名宦志》所载,两汉时任职岭南的地方官员中有传记的约有40人,而有儒言儒行的有30人。其中明确记载为博士弟子、学于太学和“通经”的有6人,举茂才和辟召2人,举孝廉13人。这(     
A.表明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B.说明朝廷推行因俗而治政策
C.反映了岭南本土士大夫崛起D.体现了地方治理儒家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境内活动着不少胡人,这些人中既有跻身于上层社会封官授爵者,有传播佛教、祆教和景教的传教士,也有辗转流徙、从事商贸活动者,还有服务于显贵豪绅家中的侍从与奴婢,以及混迹于街头巷尾饭铺酒肆的工匠和歌舞伎。在出土的唐代墓葬石雕、壁画等文物中都有记载。据此可知唐朝(     
A.社会分工日益细密B.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C.阶层流动逐渐加剧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3 . “执奏”指官衙在接收皇帝诏旨后,暂不执行,并上奏表示质疑和反对。明朝皇帝不论下发何种类型的诏旨,均可受到不同接收部门连章累疏的“执奏”。有学者对《明实录》叙述“执奏”过程的160条记载进行了分类,如下表。据此可推知,明代(     
分类与皇帝直接相关的事务
宦官国戚宗潘皇庄内库厂卫法王国师皇室营造争国本进玉牒礼仪总数
次数3721161495311107
分类与外朝相关的事务
赏罚军务赋役盐法朝贡与藩属开矿传升用人旨不下科驿递考察官吏勋庄上朝规制总数
次数20124432211111153
《明实录》中被“执奏”诏旨分类表
A.执奏频繁导致行政效率极低B.废除宰相强化了专制皇权
C.官僚集团对皇权形成了制约D.宦官专权造成了皇权旁落
2024-04-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秦汉至隋唐多级政区户籍统计表,从表可知中国古代基层治理(     
秦汉至隋唐多级政区户籍统计表
时期相关记载每乡平均规模
秦汉“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约12500户
两晋“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一乡,三千户以上置二
乡,五千户以上置三乡,万户以上置四乡。”
500—2500户
隋唐“百户为里,五里为乡。”约500户
A.组织划分趋于精细B.治理成效日益降低
C.官方渗透逐渐减弱D.政局变动影响突出
5 . 明代铁的生产分为官铁和私铁,官铁主要为遵化铁。据记载,成化十九年(1483年)曾令“岁运京铁30万斤”。到万历九年(1581年),由于在市场上买私铁比生产官铁要便宜得多,因此政府关闭了遵化铁厂。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商品经济主导市场D.政治腐败现象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德宗年间,京畿地区“农户多取麦造面,而入城贸易”。据学者记载,永元县农民在卖出了小麦和豆类等农产品之后,再购入了农资、醋、食盐等日常用品,而后再出售。此外,农民还经营商品性蔬菜、甘蔗、柑橘、花卉和棉花等。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的解体B.商品经济的发展C.长途运输的兴盛D.海外贸易的繁荣
2024-02-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希罗多德等希腊史家的记述、托勒密王朝碑铭文字(今埃及境内)均表明,古代波斯帝国统治残暴,镇压行省保持稳固统治。而现代对波斯波利斯(位于今伊朗境内)等城市考古发现,当时帝国是以怀柔政策为主统治境内其他族群。由此说明(     
A.文字史料比实物史料更为可信B.相互矛盾的历史史料不可采用
C.考古是辨识古代文明最终依据D.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记载真实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5年出版的《窃国大盗袁世凯》,称袁世凯是“反人民的大独裁者”、“帝国主义走狗”。1994年出版的《袁世凯全传》充分肯定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内编练新军、提倡实业、广兴教育的作用。2006年出版的《原来袁世凯》认为“袁世凯不是具有崇高理想的改革家,而是一个追求现实目标的实用主义政治家”。对此解读最正确的是(       
A.学术界对历史人物活动的记载差异很大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随时代发展更趋客观
C.不同时期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侧重点不同D.对历史人物功过的评价标准可以多样化
2024-02-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记》记载,“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孟子》也有“是故得乎民而为天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之说。墨子也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论语》记载,“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认为礼的运用王和谐,认为先王的治国之道是最好的。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目,冲气以为和”,认为和谐的状态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指天体运行是没有终止的,不因外界事物干扰而屈服,君子也应该效法天,自强不息、永不停息。《孟子》记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不畏艰险、奋发图强的精神。

——摘编自朱美荣《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材料二   国传统文化发展到近代不得不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于中国的大门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打开的,外来文化的涌入使时人一时难以阻挡,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传统文化的讨伐声中,匆忙转向新文化,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这种急迫心理的驱使下,往往对中国传统文化所遇到的近代危机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文化批判的功利色彩较浓,文化自觉运动的参与者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对传统文化简单否定的倾向。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鸦片战争后的民族救亡,是循着“利器”到“改制”和“化教”的程序进行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文化变革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人们“只有西方文化才能拯救民族危亡”的简单思维习惯。

——摘编自蔡雅娟《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先哲思想体现的社会价值观,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特点,并简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3-09-27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综合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末生活于浙江桐乡的张履祥,把自己对农业和乡村生计的理解,写成了一本农书专著。书中列举了各种维持乡村生计、提高农业产出的方法,并呼吁善待雇佣工人,要给予长工充足的饮食,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等。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高产农作物品种传入并扩散B.雇佣工人的地位有根本提高
C.经济发展导致阶级矛盾尖锐D.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出现变化
2024-02-0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