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史记·匈奴列传》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古罗马也曾修筑过“千里长城”。从1世纪到3世纪,罗马人为防备日耳曼人的袭扰,陆续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修建了一条“防御之墙”,从今天德国的波恩附近直到雷根堡附近,全长584千米。另外,公元117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到不列颠视察后,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凯尔特人,该长城由三个罗马军团历时约六年分段筑成,史称哈德良长城,全长约118千米。

——摘编自马兆锋编著《伟大的古罗马文明》

材料三   清朝入关后,一直没有修缮过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古北口一带的城墙有不少地方损坏倒塌,边防总兵蔡元上疏朝廷请求修缮,工部等建议康熙帝予以批准。康熙帝很不以为然,他认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历代经常修缮,但从来都没有因此而免除边患。他说:“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摘编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帝国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对修筑长城的看法。
2 . 【个人命运与时代脉搏】

材料   年广久(1937—2023),一生三次进监狱,关于他的事件,被收录到《邓小平文选》当中。 他凭借着一个铁锅一把铲子,1976年就已经是百万元户。 在改革开放之初,个体户的他曾引起激烈讨论——成立公司、注册商标、“个体户”雇佣工人。他还被称作“中国第一商贩”,曾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年广久主要经历

主要时间主要事件
1937 年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一个贫寒农家,9岁起随父街头叫卖
1963 年因贩鱼被判“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1966 年因为卖板栗被判“牛鬼蛇神”,被关了20多天
1972 年转向经营瓜子
1979 年注册“傻子瓜子”商标
1980 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到“傻子”,就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给予肯定,并对一些人就姓“社”姓“资”的争论,表示要“放一放”和“看一看”
1984 年邓小平第二次提到“傻子”,“还有些事情用不着急于解决,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1991年因公司经济问题被判流氓罪,判处有期徒刑3 年。但1 年后因经济问题不成立而获释
1992 年邓小平第三次提到“傻子”,“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 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保持长期稳定”
2018年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中
2023 年1 月 1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芜湖逝世,享年 86岁

——摘编自陶蓓蓓《叙事见人:统编教材中国现代史教学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年广久“投机倒把罪”做出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多次提到“傻子瓜子”的原因,并对年广久“跌宕起伏的一生”进行简要评析。
2024-01-25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121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2023-06-21更新 | 4210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即提出了改变中国军事力量以对抗西方侵略的方针,即所谓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魏源这一提法的意义在于他摆脱了守旧派单纯关注外国入侵却不重视改变自身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救亡思路,而开启了“以变应变”的新的救亡思路,而这一新的救亡思路的开启为日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超越救亡思路进行更为深远的思考奠定了基础。自此,以在军事上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为开端,中国以侵略者为学习对象,开始了由自己主导的救亡策略的新探索。

材料二   1840年后,中国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在维新派看来,外国入侵所引发的中国社会的危机并非单纯由外国入侵引起,而是出于中国内部。而这种中国内部的原因并不是暂时的单纯的军事技术上的落后和经济财力上的不足,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种落后和不足是社会长时期发展不足的结果。…………如果说洋务派只看到了中国社会危机的直接的和表面的原因的话,维新派则以一种更为长远的眼光扫描中国社会发展的纵深历史,试图寻找救亡的更为根本的策略内容。

——以上材料均摘自《从救亡图存到寻求富强——对近代中国救亡思潮嬗变轨迹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请概括指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的进步性。
(2)请概括材料二维新派的观点并结合所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人对政治的理解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最高统治权的争夺;二是对国家的治理。这实际上就是古人所说的“打天下”和“治天下”。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基本上都是围绕治天下展开的。要治天下,是需要对偌大的空间范围进行分土而治呢,还是进行分民而治,这就出现了郡县制与封建制的争论;要治天下,就需要人手,靠帝王一己之力无法对偌大的国家进行有效的治理,于是就出现了人事制度;要治天下,预防地方割据,就需要中央政府派人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就出现了监察制度。对于边远地区,或者说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帝力可及,但要想把他们完全纳入到中原王朝的制度架构中,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得不偿失的。于是,治天下的内涵又被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因此而被增加了诸多精彩的内容。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奴隶制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自由、平等、友爱”,这些美德最直接地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奴隶均为国家所有的斯巴达不同,雅典除少数国有制外,绝大部分奴隶属于家庭个人所有,奴隶主与奴隶并肩工作、共同生活,他们的关系甚至要比夫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要亲密。

——摘编自周芸《论古代雅典“温和”的奴隶制》

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遍布于意大利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各行省。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恩格斯认为“隶农制是罗马奴隶制占有制生产危机的产物”“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

——摘编自任宪宝主编《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雅典“温和”奴隶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隶农制的特点,并对古罗马隶农制进行简要评析。
8 . 文明与战争

材料一     约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从此时到约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逐步扩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该时期的一块石碑上雕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表明他拥有宗教和军事权力,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情况表明苏美尔地区进入了文明时代。



苏美尔楔形文字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亚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并灭亡了波斯帝国,随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远征期问,在野蛮部落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以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作为骨干力量,保证征服者的统治地位;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的统治呈现出东方、马其顿、希腊城邦三种因素的混合现象。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简要评析亚历山大远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诺曼·福拉德曼看来,冷战有十分清晰的轮廓∶"冷战如同两次世界大战一样,是一场真正的战争,而非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仅仅是一场由误会导致的意外事故。"这场战争是由苏联的革命分子发起,对他们来说,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是为生存的需要而战",其矛头直指西方资本主义。它同时又是一场"循序渐进"的战争,紧张或缓和都是暂时的,它们的后面总是埋伏着更大的进攻。"只有其中一方的崩溃",才能使其最终走向结束。

——摘编自杨敏《关于冷战的几种综合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有关冷战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评述清晰。)
10 . 【个人与时代】

材料   见证者:一个非洲人的漫长而奇异的返乡之旅

1760—1792年间,一个史称托马斯·彼得斯的西非人四次过大西洋。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彼得斯,将他送到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在种植园工作。他试图逃跑过至少三次,遭到殴打并被戴上脚镣等。1770年,北卡罗来纳的一个苏格兰地主买了他。18世纪70年代,当北美英属殖民地进行独立战争,他和逃亡奴隶一起,为殖民地的英国统治而战。殖民地战胜英军之后,彼得斯全家逃亡到加拿大东南部的新斯科舍。

在这里黑人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但白人统治者强迫他们开垦边疆的土地。二百个黑人家庭推选彼得斯为代表到伦敦请愿,争取改善待遇。1790年,彼得斯来到英格兰,他建议在非洲塞拉利昂为重获自由的奴隶建立一块殖民地,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翌年他回到加拿大的新斯科舍。1792年他带领1196名黑人和15艘船,第四次渡过大西洋。他们安全抵达塞拉利昂的弗里敦,彼得斯成为那里的黑人社群领袖。但由于安置移民及领导社群的巨大压力,抵达塞拉利昂后不到四个月,他就因病去世了。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托马斯·彼得斯漫长而奇异的返乡之旅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托马斯·彼得斯的返乡历程。
2023-06-29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