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4世纪中后期,匈奴在与两汉征战失败后转而西迁,引发了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不同于同时期中国五胡乱华后的内部整合,进入罗马的日耳曼族群纷纷选择“去罗马化”,最终只能依靠“普世教会”作为精神统一的力量。这表明匈奴西迁(     
A.直接导致罗马帝国分裂B.加剧了欧洲政治的分裂
C.利于维护欧洲统一局面D.保证了汉朝的长治久安
2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上古时期的古人即开始将周岁均分成若干节气,孟子称大麦“至于日至之时皆孰矣”,这里的日至指夏至而言。这反映了(     
A.农业带来古代天文学发展B.孟子力主构建小农社会
C.大麦为先秦中原主要粮食D.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形成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截至1927年4月,湖北省各地已发展工会会员40万余名,共青团员2万余名,农协会员171万余名,妇协会员3万余名,1927年7月,湖北省69个县、市中,已有65个县、市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除武汉三镇外,各地特支以上党组织所属支部约500个,党员增至1.7万余名。这表明(       
A.革命形势助推进步力量成长B.国共两党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C.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D.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得到纠正
4 . 【罐头的发展历程】

材料   1795年,法国政府征集食品长期保存的方法。巴黎糕点商阿佩尔采用加热密封方法,在1805年发明可以长期贮存的玻璃瓶装食品。1810年,阿佩尔获得政府奖金,随后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罐头食品装瓶厂。

1810年,英国人杜兰德发明马口铁罐头,罐头很快成为英军标准口粮。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展出了大量罐头商品。与此同时,食品罐藏技术传入美国,波士顿、纽约等地先后建立了罐头工厂。

二战期间,各参战国军队在欧洲战区、北非沙漠、炎热的太平洋岛屿和白雪皑皑的北极地区作战,需要大量的罐头食品。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访美时曾坦言:“当1941年苏联的‘大粮仓’乌克兰被纳粹占领后,如果没有美国援助的罐头,我们当时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养活红军。”

1961412日,罐头随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到达太空。1969年,美国开发的袋装软罐头食品由于保质性能好、没有金属罐腐蚀与生锈等缺陷、无需开罐工具即可开启等特点,成功应用于阿波罗宇航计划。

如今,罐头也成为文化艺术和理念宣传的载体,许多罐头实物被各国博物馆收藏,不仅向世界人民传播食品罐头的历史文化,并且鼓励人们向罐头未来的创新发展和技术革命进军。

——摘编自韩锦平《食品罐藏发展史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以来影响罐头食品发明、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罐头食品的演变趋势,并说明罐头食品发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雅典戏剧《请愿妇女》中,外邦传令官谴责雅典民众经常在情绪驱使之下投票决议发动战争;在喜剧《马蜂》中,雅典陪审员被比喻为成群结队的马蜂,他们往往被“煽动家”蛊惑,不问案情原委便要判人重刑甚至死刑。这些戏剧共同说明当时(     
A.对民主政治的批判反思B.雅典妇女政治地位提升
C.人文精神影响文艺创作D.司法审判存在着随意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1世纪以来,欧洲很多城市是原发性的。12世纪后尤其是13世纪建成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多是领主特别是国王主动推动甚至规划、设计和筹建的,从城市平整的街区和街道也可以看出其中人为设计的痕迹。对上述变化理解合理的是(     
A.市民自治传统渐趋消亡B.城市军事功能日益凸显
C.政治需求助推城市发展D.教会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7 . 饕餮是商人信仰图腾,商代青铜器多有饕餮纹;“凤鸟”则是周人信仰的图腾,西周建立后,凤鸟纹样开始流行。商人重酒,周人禁酒,周公颁布禁酒令《酒浩》限制饮酒,周代青铜酒器大量减少。商周两代青铜器的变化说明(     
A.祭祀成为青铜器的主要功能B.政权更迭影响文化生活
C.商周时青铜文化达到了鼎盛D.经济发展推动制度更新
8 . 西安西汉墓出土的陶仓在肩部朱书“黍粟”“小麦”等字,说明已能将粮食按不同种类储藏在不同结构的粮仓里;河南焦作东汉墓出土的彩绘陶仓楼,前有院落,后为四层仓楼。这反映出汉朝(     
A.西安和焦作的农业最发达B.重视改进官仓粮食的储存技术
C.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D.实行休养生息以发展农业经济
9 . 【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了农村赈灾和反共的政治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将西方传来的合作社思想付诸实践,开始用行政命令主动发起农村合作运动。在“救治农村”“调节农村金融”的口号下,通过政府的组织和宣传,将城市银行的剩余资金贷往农村,创办信用合作社。1928年,国民党中央执监会通过了《组织合作运动委员会建议案》,将其规定为国策运动之一。“经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提倡,始逐步具体化、普遍化,益以各方面的推动,合作事业之进展逐日形蓬勃矣。”但终因未能改变封建制度,农村合作运动未能起到挽救农业危机和复兴农村经济的功效。

——摘编自傅宏《论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为了解决中央苏区粮食极度缺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并设立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负责管理。19302月闽西根据地发布的《合作社讲授大纲》作为第一个向群众系统讲述合作社的宣传材料,提出了合作社的多项原则,如合作社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社员必须是自动结合的,等等。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法律规则,推动了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如他们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结合组建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等。1934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在反经济封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葛文光、李录堂《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合作社的历史沿革及其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区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2024-04-28更新 | 15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问津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龙图像的演进】

材料一   龙图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经过了以下演进历程(如下表)

时期特征代表图像

先秦

春秋战国时期的龙继承了前代龙所具备的沟通天地、影响云雨河泽的身份,形成了自由、生动的艺术风格。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龙图像含义多以阴阳交合为主旨。

秦汉
秦汉时代是龙图像盛行、普及的时代。这一时期,龙图像有着气吞山河的大度。龙或作为沟通天、人、地三界的媒介,或作为神仙及墓主灵魂的坐骑,出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

魏晋

———

隋唐

隋唐时期龙图像具有丰满富丽、强劲健壮的特点,形成了中国传统龙图像的完美形象。同时,也开始出现了限制使用龙图像的趋势,以维护帝王对龙的独享。

五代

宋元时期龙与帝王渐渐合为一体,大量供皇室、贵胄们使用的器物上都装饰有严峻威猛的龙形;元代艺术家对龙图像的改进与设计,迎合了当时社会上淡化龙的宗教含义、强烈追求其审美情趣的需要。

明清

明清两代是龙图像发展的成熟期,龙成为最高统治威仪的象征,代表着权力与地位,对龙的使用限制更加严厉。

——整理自汪田明《中国龙的图像研究》等

材料二   清末龙图像平民化越来越明显,龙的贵贱等级意义渐失,越来越浓厚的吉祥意蕴长存,更多地体现出生活化的气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有“龙凤呈祥”“趋吉避凶”“飞黄腾达”之意。1866年清政府首次派出以斌椿为首的考察团游历欧洲,考察团的小轮上悬挂有黄龙旗,并将其作为清国的标识。1888930日,清政府编写《北洋海军章程》,首次在清国正式文件中将黄龙旗称作“国旗”。此后,长方形的黄龙旗代替以前的三角龙旗,在全国、各驻外使馆和华侨中作为清朝“国旗”悬挂。这一时期,黄龙旗在民间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展,民间悬挂“国旗”的意义逐渐突破以往彰显皇家权威的政治性节日的范围。

——摘编自周游《黄龙旗与现代国家想象:晚清的“国旗”、象征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从先秦至宋元时期影响龙图像演进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指出龙图像在清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