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陆羽《茶经》记载了江北的蕲、黄、寿、江南的常、宣、歙诸多产茶州都,国家靠榷茶生利,商人大量贩卖茶叶。北方回鹘人入朝后“大趋名马市茶而归”。契丹耶律德光遣使南唐,以羊马交换茶叶。这些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B.茶叶成为外贸的大宗商品
C.饮茶之风盛行于全国各地D.民族贸易激活了国内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关于“杯酒释兵权”故事的不同记载,对此合理解释是(     
记载来源作者经历重大事件故事演变情况
丁谓(966—1037年)《丁晋公谈录》赵光义北伐失败赵普奏“石守信、王审琦皆不可令主兵”,太祖悟而从之。
王曾(978—1038年)《王文正公笔录》杨家将北伐失败,澶渊之盟太祖召“守信等曲宴”,提出“莫若各守外藩”“优游卒岁”“守信等咸顿首称谢”。
司马光(1019—1086年)《涑水记闻》宋夏庆历和议,王安石变法若身临其境,对酒宴和“屏左右”后君臣对话、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后人常引用此版本,并评曰:“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A.个人记载具有较强主观性,可信度差
B.司马光的记载最为详细,可信度最高
C.三则史料互相佐证,证实故事可靠性
D.故事演变反映对宋初集权措施的反思
3 . 有日本学者认为,“(幕府统治时期)实行礼教文化政治的目的是,按照儒教的政治理想教化人民,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反映了(     )
A.日本对儒教全盘吸收B.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中日文化的深度关联D.阳明心学对日本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康熙统治期间,继续沿用八旗制度,定期举行木兰秋猄;提倡理学,重用徐乾学、李光地、熊赐履等理学名臣;任用南怀仁等西方传教士,甚至授意传教士写信给教皇选拔具有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等学问的传教士来中国效力。这反映了康熙时期(     
A.博采众长的治国理念B.兼容并蓄的社会气象
C.满汉一家的民族关系D.四方来朝的外交局面
7日内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份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5 . 绿松石在古埃及为法老所控制,是王权与神权的象征。考古发现在埃及前王朝时期涅伽达文化I时期(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500年)发现一些当地无法生产的绿松石、青金石、玻璃珠。这一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古埃及(     
A.以小农经济作为基础B.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C.奉行对外扩张的国策D.或已与周边进行贸易
6 . 如图所示是中国四川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也是世界遗产之一、它反映出(     

A.中国是和谐社会B.中国政府为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C.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D.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必然破坏环境
2024-06-1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东汉和帝、安帝时期部分地方官员治绩的相关史料这表明东汉时期(     

时间

人物

政绩

和帝时期

(88年—106年)

鲍德

时郡学久废,(鲍)德乃修起横舍……行礼奏乐……百姓观者,莫不劝服

何敞

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

安帝时期

(106年—125年)

朱宠

表孝悌儒义,理冤狱,抚孤老,功曹主簿皆选明经有高行者
A.盛世与危机并存B.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
C.礼教和德治结合D.动荡不安的社会秩序
2024-06-1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8 . 美国国家档案馆里陈列着一份《大宪章》原件,其导览手册写道:纵观历史,美国人一直就公民身份、言论自由、投票权利与平等机会等重要问题进行辩论和讨论。……从1297年版《大宪章》开始探索吧。这表明《大宪章》(     
A.描绘了三权分立制度框架B.激励美国公民维护自由和权利
C.有利于限制美国封建势力D.促进了美国最终确立民主共和
2024-06-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9 . 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象丰富。《诗经·小雅·鹤鸣》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东汉王逸解读为“玄鹤,俊鸟也。君有德则来,无德则去,若鸾凤矣……言贤者亦宜自安处,以须明君礼敬己,然后仕也。”下列思想主张中与“鹤”的这一意象相符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C.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024-06-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元史学家马端临作为有“会通”思想的史学家,他在《文献通考序》中提出了一个认为普遍的历史法则:“理乱兴衰,不相因者也。晋之得国异乎汉,隋之丧邦殊乎唐。代各有史,自足以该一代之始终,无以参稽互察为也。典章经制,实相因者也,殷因夏,周因殷,继周者之损益,百世可知。”这一论断也被学者称为“马端临命题”。

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评析“马端临命题”这一观点(任选一个角度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合理)
2024-06-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