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代时期,中国形成许多货币区,不但用的钱不同,而且不准运钱出境。宋朝时期各个区域使用体大值小的铁钱,携带非常不便。而且政府受到周边民族政权军事上的威胁和侵略,不得不养重兵以为各,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常靠发行纸币来弥补开支。南宋通行的纸币是会子。会子的名字北宋就有了,吕忠卿的《日录》就提到会子,说“民间自纳钱请交子,即是会子;自家有钱,便得会子”。东南所用的会子,起初由民间发行,叫作便钱会子,后来收为官营。(宋高宗)绍兴三十年,会子起初止(只)行于两浙,后来通行到淮、浙、湖北、京西等区,纳税和交易,多可使用,几乎成了一种法币。宋代还有一些地方性的纸币:除了川引以外,还有湖北会子和湖广会子。湖北会子专用于湖北路,后来通行于湖广。淮交是两淮用的交子,印造于乾道元年,背面印有“付淮南州军行使”字样,所以只通行于两淮州县。

——摘编自彭信成《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   元朝纸币从借鉴前一朝纸币的良好经验着手,同时注重吸收前朝纸币通货膨胀的教训,对本朝纸币发行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到目前为止,史学界普遍承认元朝纸币从生产、发展到消亡共经过了4个时期,前后行用10余种(类)纸币。元政府规定:“禁止金银、铜钱在市面流通”,“只准官收作价”,把收集的金银集中于国库;元政府还颁发了《整治钞法条画》,对元朝纸币的发行流通等作了基本的规定,用最严厉的国家法令强迫百姓只能使用元朝纸币。元朝纸币不仅轻巧便携,金额可大可小,而且遍布全国的平准行用库,为纸币在全国的流通提供了保障。元朝中后期,由于统治阶层的穷兵黩武和穷奢极欲,造成政府财政支出无度、滥发纸钞导致钞法遭到破坏,最终促使元朝走向灭亡。

——摘编自吴建军《浅谈元朝纸币的产生原因及流通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纸币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元时期纸币发行和使用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纸币发行和使用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以前,基本是按照血统、世袭爵位、职位,寒门之子基本没有可能进入国家政权管理体制。到了汉初,汉高祖认识到人才的紧缺和重要,开始选贤任职。官员的选举标准是乡举里选,由地方治理官员对辖区内有才能、德行的贤人义士向皇帝和上级进行推选的官员推荐制度。汉代察举制主要有三种名目: 一是贤良方正,二是孝廉,三是秀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察举制本身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察举制遭到全面破坏,人才选拔也已名不副实,察举制逐步走向了没落。

——摘编自许为《以名入仕以文取士人才选拔制度比较——以察举制和科举制为中心》

材料二

科举制创始于隋朝,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文采优劣进行人才选拔的一种制度。唐朝沿袭 了隋朝的官员选找制度,自由报考,以诗赋策问取士,但店代科举有秀才、明经、进士、俊±、明法、明字、明算、童子、道举等诸科,并且在每一科里面又进一步细分。其中,明经科重帖经、墨义,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学经典的记忆。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是面向一般士人的对时务策,突破了山士族门阀是断的传统经学的限制。虽然诸料并存,但主要是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李默海《布衣入仕与中图君主专制政体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察举制和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共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汉式官僚制度的框架之下,辽朝出于统治契丹等非汉族群的需要,又保留了许多传统的部族官,如南北府宰相、南北院大王、夷离毕等,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出一套北面官系统。这说明辽朝(       
A.重视南北权力的制衡B.利用南北面官制消弭民族矛盾
C.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D.制度建设具有务实性和灵活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以后,开始推行新法。御史中丞吕诲上疏弹劾王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蹇慢上,阴贼害物”。并捏造了十大罪状,对王安石进行人身攻击。这主要是因为(       
A.庆历新政引起了社会骚动B.变法触及了官僚集团的利益
C.募役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D.变法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唐诗人元稹《法曲篇》云:“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白居易《时世妆》云:“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唐传奇《东城老父传》云:“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娶妻生子,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这些主要体现出唐代(       
A.城市经济发展繁荣B.多民族交融的趋势
C.胡汉矛盾得以解决D.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6 . 中统初年(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为沟通中都至通州的运道,修复了金代的漕渠。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大规模治理了坝河,修建了阜通七坝,设坝夫、船户,实行“倒载制”。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在水利专家郭守敬设计和组织下,修建了通惠河。这反映出(       
A.北方成为当时的经济重心B.漕运影响南北经济的发展
C.元朝统治者对漕运的重视D.元朝的政治中心逐渐南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金史·兵志》记载,金国常备军不多,每到战时,“民家丁男,若皆强壮,或尽取无遗。”金世宗在平定契丹起义,结束对南宋战争后,裁军归农。金朝裁军归农(       
A.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促进了民族交融
C.表明南北对峙局面结束D.解决了边患问题
8 . 战国时期,魏文侯师事卜子夏,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齐威王创建稷下学宫,“学士”数百人:秦以重金招纳客卿。当时诸侯国对士的态度是“合则留,不合则去”,待遇优厚。当时诸侯国的这些做法(       
A.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B.表明古代教育实现了公平公正
C.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发展D.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9 . 下表是《礼记》与魏晋时期天师道《老君说一百八十戒》部分内容的比较。由此可知,魏晋时期(     
《礼记》《《老君说一百八十戒》》
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第95戒: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
男女不杂坐、不同桃枷、不同巾带、不亲授叔嫂不通问第164戒:凡男女不得共坐食饮、交手授受。
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第157-159戒:若入他处,必先问贤人善士,当亲依之,不得自负;若入它处,必先问其国所禁忌;凡入人家,必先问人家尊亲名讳。
A.儒学走向了世俗化转型之路B.儒学的社会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儒道思想出现了一定的融合D.儒道殊途同归并无本质上分歧
10 . 现代研究汉史的学者指出,田庄的综合经营造成了田庄“闭门成市”、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这里的“综合经营”(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呈现出农工商兼具的特征
C.扩大了小农经济的规模D.脱离了国家控制与世隔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