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代理学家反复强调,“天理”作为普遍绝对的本体存在,也是一种道德存在,“理”就是一个最高的道德原理。“天理”支配着世界的秩序和变化,不仅是一切自然物的内在法则,也是社会生活的规范与人文法则。这反映出当时(       
A.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B.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
C.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D.儒学的世俗化与宗教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立国规模宏阔,其疆土、经济、文物,较之秦汉,似乎尚有过之而不及。论其政治,依然还是秦汉传统规模,王室与政府分立,君权与相权互济,但唐代的政府组织之详备严密,实为汉代所未有,此后宋、元、明、清四代,都尊奉为行政圭臬。魏晋以下的门第新贵族,在唐代渐渐地和平消失于无形。自唐后,中国社会再没有别一种新贵族之形成。故在唐代有两大趋势:一、由贵族阶级转移到平民社会。二、文化由宗教方面转移到日常人生。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清朝前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多次出兵平定西北边疆叛乱,完成了对新疆、西藏的完全统一,击败沙俄侵略,收复台湾。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前提下,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有限自治;不同地区颁布了如《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西藏通则》等相应的法律;各地因俗设官(制),如驻藏大臣、军府、盟旗等;对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用封爵、给俸、联姻、朝觐等措施加强联系;不断赐封喇嘛教领袖,在蒙藏地区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蒙古族集中生活地区划定牧区、屯田(新疆)、实行招民开垦(西南地区)等,大力发展边疆经济。

——摘编自马汝珩、马大正主编的《清代的边疆政策》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别评价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前期稳固边疆的特点及贡献。
2023-06-09更新 | 30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唐王朝在西南边疆地区对归附的少数民族,设置羁縻府、州、县,封少数民族酋领为都督、刺史、县令,略微加以管束。元初,推行土官制,朝廷对归顺的西南各族首领授予原职,允许世袭,而在其境内派宗王率部驻守以进行监督。这一变化(     
A.实现了对西南边陲的垂直管理B.反映出当地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C.强化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意识D.利于稳定西南边地的社会秩序
2022-08-19更新 | 1897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96年,中国的外国入境人数是674.43万人,到2013年就增长为2629.02万人,平均年增幅为10.2%。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中国(       
A.由封闭到开放的历程B.成为移民净流入国C.成为最大移民目的地D.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图1、图2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反映了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断加强
C.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D.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
2022-01-02更新 | 719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宋代)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元)脱脱等《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丞相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的名称并描述相权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唐代的哪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分割相权。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
2021-02-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表为1950—1956年《人民日报》广告分类统计表,表中的变化趋势能反映出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顺利完成
B.广告宣传与社会主义经济脱离
C.计划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
D.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确立
2020-11-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1573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这一变化表明
A.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B.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C.皇权呈现削弱的趋势
D.内阁的权力在不断上升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1)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力之间的冲突?结合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3)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4)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2018-01-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仙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在建国后的三四年中,我国同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专项协定和议定书等,共达110多种,而与其他国家订立的各种协定,总共才二三十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对象中,既包括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根据材料,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外交方针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施背景方面予以简要说明。(说明:只答一种变化趋势即可。要求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