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史撰述高潮,其中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各自撰写的《中国民族史》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这些著作大都以汉族同化、融合其他民族不断壮大为线索考察中国民族的发展历程,并认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前途为各民族趋于汉化一途。1939年,顾颉刚有感于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阴谋,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提出“五大民族”一词是中国人作茧自缚,授人以分裂的口实,应该正名,“中华民族是一个”,边疆与内地为一体。

——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

材料二   费孝通不赞同顾颉刚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是辩证统一的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施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费孝通参与并领导了这一工作,从中他“深切体会到民族是一个……具有亲切认同感的群体。”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构建了有关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多元一体”理论。

——摘编自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出现民族史撰述高潮的历史背景,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说明王桐龄、吕思勉等著述观点的局限。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顾颉刚和费孝通在中国民族研究上观点的异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建立时面对的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大规模的国际性联系还未建立。15世纪郑和的远洋探险,没有给世界留下中国有潜在性的、挑战性的印象。16 世纪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繁荣使明王朝在周期性规律的支配下逐渐失去行政有效性。17 世纪时,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并未使精英群体认识西方文明崛起的国际竞争含义,自然灾害、战争、改朝换代吸引了主要注意力。18 世纪,清王朝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文明地理空间与行政版图的重合,这一成就强化了统治者的安全感,却也进一步加剧了对外部世界的忽略。经济的繁荣增强了这种心理倾向,与西方的局部接触也就此中断。19 世纪中期,当中国与西方直接接触时,被动挨打的局面已是历史的必然了。

——摘编自赵轶峰《“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

材料二   “东西大分流”是指,东方与西方在很长时间里没有什么差别,但后来西方逐渐崛起(被称为“欧洲奇迹”),然后称霸世界,而东方却一蹶不振。在具体分析西方是如何从危机中走出来之前,要先明确现代西方成长的三条基本线索,建立起西方近五百年走向的基本框架:第一条线索是国家崛起,基本政治框架的重塑;第二条线索是社会崛起,新的二元结构形成;第三条线索是市场崛起,资本主义飞速成长。这三条线索不是齐头并进的,它们有时合作、有时撕扯,相互缠绕、相互塑造,每条线索都存在几种不同的细分模式。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推测出,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其实有很多种。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 3000 年》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奇迹”产生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遗产是人类发展的“见证者”,1986年开始工业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不仅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通过梳理中西方工业化历程,有学者依据不同时期留存的工业遗产绘制出“工业遗产产生时间线”(图1),还按照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绘制出“宏观保护理念示意图”(图2)。

   

——摘编自徐恺阳等《特色化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价值思辨——以四川机器局遗址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图2、图3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信息。
(2)如果让你绘制另一类型文化遗产的时空线索示意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2023-05-16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

   

——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2-10-27更新 | 4082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南省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历史线索由产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组成。下列时间轴呈现了1928年的部分大事。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1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标准变化表

时期入党条件
1921年中共一大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意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但在加入前,必须与力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
1923年中共三大本党党员无国籍性别之分,凡承认本党烟领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
1935年瓦窑堡会议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

——摘编自蝴蝶《中国共产党入党资格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启示》

材料二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实践主题与主要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并非是一种固化僵硬的形式,而是呈现出符合历史条件与时代特征要求的请多不同表现形式。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星现出两个面向的基本特征:即一方面是对外面向民族复兴的逻辑线索,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自由解放。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伟大愿景的实现。另一方面是对内面向民生凋敝、发展困顿的逻辑线索,争取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实现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为求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构筑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张明《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三重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共产党入党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践行初心和使命在革命道路上所进行的探索。
7 . 理清历史发展线索与把握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显示的内容,图中③填入以下哪一内容最为合适?(     
A.世卿世禄B.门第声望C.才能道德D.文化文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视角的转换历史事实是既定的,但是看待历史的角度则可以是变化和多样的。

视角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希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视角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光电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视角一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事件做出较高的评价?请华出两例,并作出简要说明。
(2)按照视角二,从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2021-07-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历史线索,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历史中形成的一种考察历史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贯串于阐述历史的首尾,有似绳索贯串钱物,如唯物史观等等皆是。

——陈旭麓《陈旭麓文集》第二卷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论述材料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0 . 填写表格,并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线索表


(1)依据表格提示信息,完善表格内容。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综合表格内容,归纳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的两种主要途径。
(3)综合表格内容,概括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或特征。
2020-11-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