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太宗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帝王用心,常须谨此。”为此,宋代统治者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
A.文武并重B.分割相权C.强干弱枝D.组编禁军
2024-04-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024-04-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和平叙事。中国自古至今求稳定、求平安,不热衷于征战与扩张,主要通过内部治理维护国内的稳定与安全。

第二,发展叙事。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和融会贯通性的开放系统,它不断吸收和融入新鲜血液,在“和而不同”中寻求发展。

第三,国情叙事。坚持从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思想、行为准则,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第四,文化叙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建筑风格、民间记忆、传统习俗、医药文化等历久弥坚,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其创造并延续的精神追求,更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不竭动力。

——摘编自程曼丽《打破西方话语垄断构建中国叙事体系》

围绕“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选择材料中任意一个方面,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12更新 | 164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增新的基本原则。下表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14世纪,法国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法国形成了限制主权的历史情况
B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美国政体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D1875年,法国通过新宪法,规定了总统与国会的权力推动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A.AB.BC.CD.D
5 . 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该现象表明欧洲(       
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B.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D.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
2024-04-10更新 | 629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三校(惠阳中山中学、龙门中学、惠州仲恺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33次组卷 | 4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一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长河波涛汹涌,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极端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8 . 19世纪40年代,某部著作汇集了当时所能得到的外国史地资料,由近而远,按南洋、印度、非洲、欧洲、南北美洲,次第编排。其中有关再洋技艺的篇幅占12卷,辑录有《铸造洋炮图书》《火轮船图说》等有关各种西洋船炮器艺图说50多幅。作者撰写这一著作的意图是(     
A.适应禁烟斗争的需要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总结强国御侮的办法D.践行中体西用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史记·周本纪》载,“穆王将征犬戎”,但大臣祭公谋父反对,向他讲了“先王耀德不观兵”的道理,但穆王不听劝谏,“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周穆王此举(     
A.反映了周王的天下共主地位B.加快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C.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D.体现了周王拥有决断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地图册-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星球地图出版社第36、46页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人口最多的时代是明清时期。道理很简单,中国宋代以前(含宋代)的文学无论是传统诗文还是作为诗歌变体的词,总体上是贵族文学、士大夫文学,是雅文学,它们的创作者和受众也都局限在宫廷、士大夫和士绅中间,受传承载体的限制,它们远没有下移至普通百姓中去……而这一情况到明清时期却有了质的改观。明清时期不但文学作者群体数量庞大,且随着教育的普及,文学重心进一步下移,以小说、戏剧等为代表的俗文学强势崛起并成为整个文学人口中最广泛的消费对象。

——摘自李玉宝《明代文学人口的壮大与书业生产的聚盛》


(1)根据材料一中图1和图2,指出与唐朝诗人的分布相比,宋代词人分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文学人口最多的原因。
2024-03-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