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近代西方学者对中国儒家伦理和近代欧洲基督教伦理进行了对比   

中国儒家近代欧洲基督教
没有社会其同体的观念,只有恭顺关系的若干表现:君父夫兄友具有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社会共同体观念
非亲缘关系成员之间互不信任,阻碍了普遍的商业和信贷行为的发展提倡信徒之间的兄弟关系,这有助于根据相互信任而建立契约关系
对追求财富的经济行为持有肯定态度,但是对于非法获利却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把财富视为禁欲和节制的产物,只能把财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入
结论:中国儒家文化不足以产生。甚至是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及相应的现代转型

——摘编自徐陶《儒学与现代性关系之论争:西方视角的范式转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就材料中的某个观点或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3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中学、塘厦中学、第七高级中学、济川中学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霍渠泉之水出自赵城境内(赵城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气候干旱,自古以农业生产为主)。唐贞元年间有洪洞县令张岁逢大旱,遂遣员为百姓从祝词至窃(偷水)。赵城县、洪洞县碍为屡屡相争词讼,各立渠长一员,拘集各村沟头治(理)水户。霍山脚下有广胜寺前泉水数处,砌成泉池,以十分为率,三七均分,赵城县得水七分,名为北霍泉渠;洪洞县得水三分,名为南霍渠。

——摘编自孙奂仑《洪洞县水利志补》

材料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动和普通法的兴起,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水权(通航权和河岸权)冲突加剧,磨坊堰和鱼堰成为阻碍河道通航的主要障碍。河道治理举措主要有两种,一是签发令状经由普通法诉讼,二是权利受损者向国王或议会提交请愿。从实际成效看,河流堵塞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但趋于缓解。

——摘编自沈琦《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水权之争、河道治理与议会政治》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水权争端的差异,并对差异作简要评述。
2024-01-2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年之后的三百年里,西欧资本主义明显地发展起来了,受它影响的地区增加了,新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充满活力,跨入了生产领域;它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尤其是在荷兰和英国。大众对资本主义的看法改观了,多数人更喜欢它了。西欧地区显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领头羊;同时,全球各地资本主义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资本主义的崛起、世俗国家权力的增长以及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互为条件。

——摘编自[德]于尔根·科卡《资本主义简史》等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并不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一个被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社会中,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产生,但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虽然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但中国自然经济并没有充分解体,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摘编自张寿彭《试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产生与特点》

某学者认为,环境的不同是中欧资本主义发展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结合中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3-09-27更新 | 12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明末清初,近万部西方书籍被传教士带入中国,其中四百多部翻译成中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思想家均受到西学影响。康熙年间出版的《数理精蕴》是一部东西方数学家共同撰写,融中西数学于一体的教科书。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收录评述了三十余部西学著作。材料反映出(     
A.西学东渐使传统科技重生B.中外官方交流规模空前
C.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D.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动摇
2022-11-11更新 | 284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贞仪(1768-1797),清代女天文学家、算学家。其祖父宣化知府王者辅,精通历算,藏书丰富。王贞仪年少时随家人游历多地,多遇良师益友。她钻研历代天文著作,也了解哥白尼和第谷的学说。她纠正了古人春分点逐渐东移的错误观点,还认识到恒星隐现、昼夜长短均与地理纬度相关。她以简单方法做日月食实验,并对食分问题有所推进,其阐述与现代天文学基本相符。王贞仪撰有《德风亭集》《星象图释》《筹算易知》《重订策算证伪》《西洋筹算增删》等著作,可惜绝大部分失传,其人其学也一直鲜为世人提及。王贞仪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自然》杂志将她选入“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

——摘编自周小李《清代才女王贞仪科学生涯述略》等


(1)指出王贞仪取得科学成就的条件。
(2)评述王贞仪及其著作的历史命运。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6年,主张废除中医的领袖人物余云岫(余岩)撰著《灵素商兑》,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批判,其后又持续著文力倡西医学、力主废除中医。思想文化界包括梁启超、梁漱溟等,在反思与批判传统文化时,也都对中医理论及中医实践中的庸医与迷信现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和批判。

深研中医的文化学者杜亚泉著文回应,主张中西医相互借鉴,以中华文明融汇外来文明。中医名家如陆士谔、陆渊雷、杨则民等,开始持续著书立说,回应挑战,主张发挥中医药优势,实现中西医药并存。

——摘编自张可荣李艳飞《近代中医存废之争的文化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医存废之争"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