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明宪宗时,“今人但知汪太监”,不知有皇上;熹宗时,魏忠贤专政,自内阁、六部至四方督抚,都由其党徒把持,他们称魏忠贤为“九千岁”。这本质上反映了(     
A.宗法制遭到破坏B.宦官扰乱朝政
C.君主专制的强化D.君权受到制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行省辖区辽阔,权力颇重。行省高级官员多是蒙古、色目与汉人交参任用,并使用圆署会议制,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位官员共同商议,“事从公议”。行省的军权由丞相、平章掌握,而财权则另有专官。专官各司其职,甚至“出入不复关闻”长官。行省治下的路、府、州、县官员的任用、迁调、考课由吏部和枢密院负责。元代又置江南、陕西行御史台和二十二道廉访使,对行省官员有弹劾、按问之权。在行省区划上,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使各行省无险可守且北向门户洞开。时人曾评论说:“方伯(行省)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摘编自朱寒冬《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特点发微——读〈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明成祖时期,为协调地方事务,开始派遣都察院的都御史、御史担任巡抚。巡抚可以监察地方,同时也处理朝廷指派的其他事务;事毕还朝。明朝中后期,巡抚已经“总领一方,凌驾三司”,职权扩大到军政、民政各项事务。同时,巡抚又“带风宪之衔,不独地方利弊可言,即朝廷大政无不可入告”。朝廷也逐渐允许巡抚开府建衙,携带家眷常驻地方。此后,巡抚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地方官员的利益,对地方的监察职能逐渐减弱。到了清代,督抚制度完全固定下来。

——摘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不敢专决大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督抚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督抚制与元代行省制的相同作用。
3 . 下图所示是德国科隆大主教(1722—1725)的一幅肖像画。画中他穿着象征着智慧和地位的“中式丝质睡袍”,正用中国瓷器享受着一杯异域饮料,是茶、咖啡或是巧克力。该画作体现出(       

A.欧亚非人民的生活习惯趋于一致B.中西交流丰富了民众的物质生活
C.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D.东方传统手工业仍具有市场优势
2023-07-09更新 | 231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魏晋时期,绘画呈现多元化倾向。寄情于自然的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宗教人物画也随之大量涌现。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世俗文化的发展B.民族交融的发展
C.三教鼎立的形成D.社会思想的变化

5 . 春秋前期,鲁国大夫季氏和叔孙氏一度掌握鲁国政权。春秋后期,季氏的家臣南蒯、叔孙氏的家臣阳虎起来反对家主,并掌握了鲁国政权,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这些史实反映了(       

A.分封制的逐步瓦解B.爵位继承制被破坏
C.周天子的权势衰微D.霸权更迭较为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积累临床经验,博采众方,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东晋葛洪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疫病影响历史的发展进程B.中医理论体系在东汉已经完备
C.中医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D.中医对世界医学发展贡献巨大
7 . 2020年以来,随着全球人员流动模式的转变和多国辞职潮的出现,国际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士“求贤若渴”,各国纷纷加入“抢人战局”。德国当局除了吸引专业人才,还将目光放在身处德国的约180万名难民身上。这主要体现了(     
A.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快速转型B.人才流动解决了国际难民问题
C.全球化引起了人才的跨国流动D.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多样性
8 .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神圣罗马帝国成为陈迹,德意志从300多个邦减少到只剩下30多个邦,普鲁士也因此开启了民主改革进程。从客观上讲,拿破仑战争(     
A.加速了德意志统一进程B.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兴起
C.推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D.铲除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
2023-07-08更新 | 11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南京条约》签订过程中,清政府最在意的就是割地赔款,这极大损害了天朝上国的面子,而英国人最看重的却是关税贸易和自由居住,但清政府却最不在意。这反映了(     
A.清政府缺乏主权意识B.中西方对条约内容认识不同
C.新思想萌发极其不易D.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98年1月,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请求光绪帝决定变法。他提出翻译乃“强国第一义”,应“择书布译”,并提倡“广译”。这体现了晚清时期(     
A.文化救国思想的兴起B.翻译思想的深远影响
C.仿洋改制的变法思想D.翻译活动的文化功能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