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史记·平准书》记载为:“至孝文时……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这些措施旨在(     
A.彻底消灭匈奴部族B.善待少数民族部落
C.加强边境守备力量D.笼络人心巩固统一
2024-05-07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合格模拟(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记载,孙吴以前,扬州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公元318年,东晋元帝下令在扬州等地推广种麦,秋天播种,来年夏天收获,“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此举(     
A.促进了游牧民族封建化B.促成了北方民众的南迁
C.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提高了耕地使用的效率
2024-04-23更新 | 50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3 . 下面为武周时期恒州鹿泉县检校官裴琳的德政碑的部分记载。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其年(长安二年)检校官奉敕总停(朝廷停罢检校官),君(指裴琳)则随停,例也。百姓众庶而谋,我君去矣。人斯悴矣。若不□命而诣阙(奔赴京都)乞留,道路相属。奉长安三年四月救:“元瑶清平化俗,奉法无私、人不忍欺,吏不敢犯……特听修旧检校。”
A.德政是地方监察的价值导向B.中央与地方政府存在权力博弈行为
C.官僚考课呈现多元评价体系D.民间力量在国家治理中具有能动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魏文帝时,设置“散骑常侍”一职,以备皇帝顾问。并下诏“今便以参散骑之选,方使少在吾门下知指归,便大用之矣。天下之士,欲使皆先历散骑,然后出据州郡,是吾本意也。”又据史籍记载,“是时,散骑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选”。这些措施旨在(       
A.完善选官制度B.强化君主权威
C.加强地方控制D.提升军队实力
2024-03-30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5 .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而秦国以军功赐爵受田的做法更是打破了世禄、世业的传统秩序,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这反映出当时(     
A.中央集权体制建立B.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C.官僚政治产生发展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2024-05-11更新 | 30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西河池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希罗多德等希腊史家的记述、托勒密王朝碑铭文字(今埃及境内)均表明,古代波斯帝国统治残暴,镇压行省保持稳固统治。而现代对波斯波利斯(位于今伊朗境内)等城市考古发现,当时帝国是以怀柔政策为主统治境内其他族群。由此说明(     
A.文字史料比实物史料更为可信B.相互矛盾的历史史料不可采用
C.考古是辨识古代文明最终依据D.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记载真实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为该帝国鼎盛时期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   据记载:“(帝国)从印度河到多瑙河,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面到撒哈拉沙漠。无论从规模和持久性上来说,还是从展现和维持权力的能力上来说……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该帝国(     

A.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税收体系B.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
C.任用马其顿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D.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2024-04-19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丰华高级中学丰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据元代陈孚《题管仲井》诗中记载:“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诗中说明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297年《宪章确认书》就明确提到,该文件是以国王爱德华一世的名义向全国发布,而且“盖上朕之御玺寄往王国各郡”,君主还勒令地方的主教和官员负责向民众宣传,并且“允许(人民)基于该宪章中的所有条款发起诉讼”。该记载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英格兰法律行政体系的运行机制:王国律令先由君主中央政府发布,相关政治文件随即发往各地,由地方官员宣传贯彻。该材料指出当时西欧的政治形势是(       
A.王权加强B.城市兴起C.基督教会举足轻重D.依法治国
10 . 关于丁汝昌在黄海湾战中负伤的原因,史料有不同的记载(见下表所示)。有学生依据表中史料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记载史料来源
十八日与倭接仗,昌上望台(舰桥)督战,为倭船排炮将“定远”望台打坏,昌左脚夹于铁木之中,身不能动,随被炮火将衣烧,虽经水手将衣撕去,而右边头面以及颈项皆被烧伤丁汝昌向李鸿章递交的海战报告
“立于飞桥之前方者为提督……彼等不能在此久立,因桥非稳固之建筑。桥下之大炮开火时,桥将毁碎。”“盖刘(步蟾)已令发炮”,而丁等正“立于飞桥,正在炮上之部分也”,舰桥塌落,“丁提督则堕压创甚”发表于1929年的定远号参战人员英国人泰莱的回忆录《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
A.史料本身是复杂的,必须加以审慎甄别与实地考证
B.丁汝昌意在渲染个人的抗敌精神,其报告不足为信
C.泰莱回忆录的发表晚于丁汝昌的海战报告,其可信度相对较低
D.史料出入较大,均不能作为研究丁汝昌负伤问题的第一手史料
2023-10-15更新 | 285次组卷 | 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